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原理及其方法论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8 题号:688468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与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矛盾”这一主要矛盾,推动了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时代。在这个新时代,随着“落后的社会生产”从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材料二随着资源环境约束逐步收紧以及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我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我国实体经济面临去产能化、去库存化和结构调整的问题,生存与发展压力不断增大。从广东、浙江等地的发展情况看,实体企业除了外需不足,国内制造业产能过剩,创新技术相对不足,环境保护压力较大等因素制约外,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资金成本和流通成本上升明显。

材料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人类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诸多领域取得了一连串重要突破,百度、Facebook等诸多科技公司都在努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人工智能应用前景充满无限可能的情况下,其潜在风险也引发了广泛讨论。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马斯克认为:“如果让我猜人类最大生存威胁,我认为可能是人工智能。因此我们需要对人工智能保持万分警惕,研究人工智能如同在召唤恶魔。”物理学家霍金提出:“……但我们并不确定,所以我们无法知道我们将无限地得到人工智能的帮助,还是被藐视并被边缘化,或者很可能被它毁灭。”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说明应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的多样性观点,正确认识我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档期。
(3)结合材料三,运用认识反复性的知识,评析上述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首型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是承载中华民族对浩瀚宇宙向往的“梦想之箭”,也是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

2016年11月3日,长五运载火箭成功奔向太空,中国人从此有了大火箭。2017年7月2日,长五遥二运载火箭再次出征,却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失利。

历经3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和归零试验,长五人对火箭发动机进行了第一次改进,但在随后的试车中又一次出现故障。他们没有灰心,继续负重前行,然而再次试车中却发现发动机“异常震动频率”。归零回到了“原点”。长五人又一次“磨箭”一一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对发动机进行改进。这一次,通过改进设计方案,原有的故障彻底消失了。长五复飞终见曙光。

同时,长五也在不断地进化和迭代。在遥二火箭的基础上,长五人进行了200余项技术改进,其中有9项比较重大的技术改进。

2019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发射场腾空而起,发射任务圆满完成!


(1)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长五人为什么能取得长五遥三运载火箭的发射胜利?
(2)中国精神内涵深刻,意义深远。试列举中国精神的二种具体表现,并指出其作用。
2021-05-20更新 | 27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远古智者的猜测到现代突飞猛进的科学发现,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

材料一:2016年10月17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为我国的载人空间站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经过航天科技工作者的不断攻关,第一步已经完成,第二步取得重大进展。预计2020年前后建成长期有人值守的空间实验基地,开展科学研究和太空实验,促进中国空间科学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材料二:人类探索世界的目光不仅投向浩瀚的宇宙,也关注微观世界。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认为:“原子”是最微小的、不可再分割的物质微粒。这一观点得到了近代以来的一些自然科学家的支持。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用科学实验证明:化学元素由非常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组成。1897年,汤姆逊在实验中发现电子,从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观念,使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深入了一个层次。电子是人类认识的第一个基本粒子。1953年,毛泽东从哲学的角度明确提出了“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基本粒子也是无限可分”的论断。1977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美国物理学家格拉肖提议,把构成基本粒子下一个层次的物质组份称为“毛粒子”,不过后来这一称谓被“夸克”所代替。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
(2)结合材料二,概括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并说明科学实验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作用。
2020-10-20更新 | 6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解题方法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一现代化模式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式现代化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行动指南,将带动中国取得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同时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新的合作发展机遇,为人类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提供了新的选择。


(1)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谈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100多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的历史。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致力于探索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坚持不懈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明的伟大国家而奋斗,改革开放之初,党结合这一时期的新特点新要求,在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探索中,正式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概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聚焦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如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理论新理念新战略,极大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内涵。


(2)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不断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3-09-05更新 | 2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