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的作用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5 题号:7180515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注重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

材料二: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全景展示了起源于中国的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生长流变的历程,揭示了茶文化对世人精神世界的深远影响,播出后获得普遍赞誉。

该片秉持“中国视角,国际表达”的创作理念,通过中国的一片小小茶叶,将整个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不论是云南景迈山上四年一次的茶祖节大祭,还是从浙江径山寺寻得宋茶精髓的日本茶道,还是自成一格的英国下午茶……茶在世界各地均形成了以当地文化为根基的“茶文化”。该片在带给观众有益的茶文化知识和启发的同时,也促进了各国茶文化的传播,世界各地的人们也分享了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该片立足新时期文化发展要求,精心选取了60位“茶人茶事”,展示与茶相关的历史风云、人生追求。北京人刘驰前往格鲁吉亚寻访曾祖刘峻周种茶做茶的印迹,折射出中国茶光耀异国的历史;张天福老人不仅在半个多世纪前发明中国首台木质手推糅茶机、创办福建第一所茶叶科研所,在他身上做茶和做人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大学生曾亿馨迷恋上传统的茶道表演“龙行十八式”,终日苦练,为的是实现弘扬茶文化的梦想……片中的每一位茶人,都因茶而具有了不同精神世界,彰显了人性的朴素、高贵和美丽,给予观众“润物细无声”的感动和洗礼。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简述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该纪录片是如何发挥文化传播功能促进茶文化发展的。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2014年9月21日,第二届中国·江苏文化艺术节在南京隆重开幕。本届文化艺术节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以“弘扬真善美、唱响中国梦”为主题,以“推出精品、推出人才”为重点,以“文化惠民、促进繁荣”为目的。接地气、演生活、彰显时代特色;免费展览、惠民演出,润物细无声般传递着文化幸福,让老百姓看得起、走得近、看得懂,让艺术节变身全民文化盛宴,进一步推动了江苏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分析江苏举办文化艺术节的意义。
(2)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试论证江苏举办文化艺术节的必要性。
2016-11-26更新 | 250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何谓大学?朱熹有言:“小学是直理会那事;大学是穷究那理。”梅贻琦则曰:“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而浙大教授马一淳通过一首校歌做出回答:“大不自多,海纳江河、唯学无际,际于天地……”将《大不自多》确定为浙大校歌的竺可桢校长,也于1938年西迁途中正式将“求是”定为本校校训。在竺可桢的精神感召下,陈建功、苏步青、贝时璋等一大批教授留了下来,之前离校的张绍忠、何增禄、束星北等人又重返校园,直至抗战颠沛流离也不离不弃,弦歌不辍。
当前我们的学校教育,可能并不缺乏大干快上的干劲,也不缺乏求真求是的技术和资源,但是在精神气质、气象气度等软实力上,尚有极大的潜力静待发掘。2017年5月21曰是浙大建校120周年.在此之际,校歌、校训、校史被一再提起。而对学校而言,最好的礼物就是继承发扬,把校歌、校训、校史中的精神,化作当今大学的精神气质,形成可以感知的校园氛围,成为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文化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专家学者对大学理解不问的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继承与弘扬优秀校歌、校训的意义。
(3)请你以浙大校训为主题,为浙大120周年校庆设计两条宣传标语。(每条10-30个字)
2018-05-20更新 | 113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学史增信,意定从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仅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蕴含着“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精神密码。光荣传统不能丢,红色基因不能变。学党史,不忘来时的路,更要走好前行的路。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永葆对党的忠诚之心、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书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事业的新篇章-这是历史的呼唤,更是人民的期待。

材料二   某市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传达学习中央、省市党史学习教育大会精神,结合地方实际,精心打造“党史普及流动课堂”,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增强党史教育灵活性、流动性和实用性;通过“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等方式传播党的故事,让广大党员和群众了解红色家谱、接受精神洗礼;扎实推进“党的故事”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积极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邀请老兵讲解革命故事,通过塑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坚定青少年红色信仰,擦亮人生底色。


(1)“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精神密码”。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知识,说明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为什么是历史的呼唤和人民的期待。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学党史悟思想对传承革命精神坚定红色信仰的作用。
(3)请就校园更好地营造学党史、悟思想、增自信、开新局的氛围撰写两条宣传标语,要求紧扣主题,朗朗上口,每条在18个字以内。
2021-05-12更新 | 3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