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文化与生活 > 文化与社会 >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5 题号:8175667

从古至今,通商先得通话。语言是沟通的载体,语言先行,才能打破藩篱,让文化直抵人心。丝绸之路璀璨的历史,无数次印证了这一点。从14世纪开始,就有外国汉语研究者,编纂了很多对外汉语教材,培养了一批会说汉语、理解中华文化的友好人士。在他们的助推下,古丝绸之路商贸兴盛繁荣,人文交流源源不竭,绘就了一幅恢宏壮美的丝路画卷。而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学习汉语正在成为一股热潮。汉语成为助推“一带一路”倡议的催化剂,成为加快丝路列车前行的润滑剂,更是联通丝路沿线民众心灵的文化桥。“海行靠舟,陆运需车”,语言看似最“软”,却是思想之舟舆,不仅“达意”,还能“表情”,可以“通事”,更能“通心”。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汉语既是丝路列车前行的润滑剂,又是联通丝路沿线民众心灵的文化桥。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是兰州新区成为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十周年。十年筚路蓝缕,十年沧桑巨变。兰州新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加速推进西北地区产业发展集聚区、集成改革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生态治理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城乡统筹新标杆、共同富裕新典范。

十年来,兰州新区坚持“以产业带创新、以创新促发展、以发展提能级”始终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加速构建绿色化工、新材料、商贸物流3个千亿级产业,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城市矿产3个五百亿级产业,数据信息、生物医药等5个百亿级产业,一批国家级高端产业正不断形成。新区发挥“先行先试”最大政策优势,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为支撑的创新体系,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 8% ,企业申请各类专利近千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31.4%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入选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成为全省“强科技”的重要承载区。

十年来,兰州新区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打造宜居宜业人文新城。百花公园、临港花海、栖霞湖等景点已成为群众休闲的网红地标;已建成中小学校近百所、体育场所987个、文化场馆40个、文化广场32个、农家书屋36个,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化阵地覆盖率不断提高;年均开展戏曲、歌舞、交响乐等多样惠民演出100 余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兰州太平鼓文化传承、长城烽火台保护等非遗资源保护、调查工作成效显著;文化产业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法人单位达300余家,文化旅游产值稳步提升,文化创作活力显著增强。十年如一日,兰州新区文化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这是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真实写照。


(1)结合材料并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分析兰州新区取得显著成绩的原因。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知识,说明兰州新区为什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3)党中央要求“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请你据此为兰州新区今后的高质量发展提两条合理建议。
2023-03-30更新 | 461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今世界,人类面对诸如经济下滑、环境恶化、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等众多共同性问题。我国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基础上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全球治理中留下中华文化的印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和谐、包容之道,有助于凝聚世界共识,化解分歧和冲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践行正确义利观,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方案越来越多地注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我国也越来越成为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和引领者。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的当代价值。
2021-12-28更新 | 118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丁酉年春节,“传统文化"再次成为社会话语系统的热词。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火了,"00后”女孩儿武亦姝和有1000多年历史的“飞花令”同时火了。学者评论,诗词搭建起中国人的心理结构,稍一吟咏便激荡起文化共鸣。

BBC拍摄的纪录片《中国春节》火了,以“归乡”“团圆”和“欢庆"为主题的家庭叙事,让世界看到一个民族血液里的伦理观和价值观。观者评论,《中国春节》让外国人看"嗨”了,让中国人流泪了。

我们也看到,中华传统文化正在主动走向世界。以表达乡土中国视角,让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全球刮起了一阵中华美食旋风;以国际化视角展示中国哲学,让中英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孔子》在海外广获好评。同样,中华医药、中华烹饪、中华武术、中华典籍,正以各种创新型的方式走近各国人民;中国戏曲、民乐、书法、国画,正以文化的方式向世界讲述中国。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中华文化传播格局的新模式下,中国智慧,中国资源和中国技艺,在实现“洋为中用”的同时,也通过“中为洋用”,彰显出中国“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的大同情怀。


(1)简述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传统文化”成为社会话语系统热词的原因。
(3)请就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2022-04-01更新 | 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