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8 题号:8526517
近期,沸沸扬扬的南阳“水氢车”事件,水氢能源汽车备受关注。有行业人士认为,纯水加催化剂变氢气,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对此,南阳市政府回应道:水氢汽车除了加水之外,还需加入铝粉和催化剂生成氢气,进而产生电能驱动汽车行驶。面对此争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的认识能力会受到实践水平的制约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④真理和谬误是相互包含相伴而行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为什么人们觉得东北的大米比较好吃?经过研究发现,东北米和南方米的根本差别是在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上。东北米里支链淀粉居高,而南方的大米中直链淀粉多,这与两地气温和地域有着密切的关系。北方秋季光照充分、昼夜温差大,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低、质软、口感好。这说明(       
A.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对大米口感的认识有反复性
B.发现东北大米更好吃秘密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农业技术变革
C.科学实验是人们能够正确认识大米口感区别问题的基础
D.没有人主观能动的研究和实践,就没有不同口感的大米出现
2021-01-22更新 | 14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习近平文化思想,回应“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从认识论角度看,这体现了(     
①发展着的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课题新要求
②社会实践发展为人们创造了新的认识工具
③满足社会实践需要是思想认识的根本目的
④实践为验证认识正确与否提供了客观标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03更新 | 37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1949到2019年的70年间,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一个最根本原因在于
A.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B.看到了中国革命发展的物质性
C.坚持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D.认识到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2.在中国人民实现“富起来”的过程中,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出现过偏差,走过一些弯路,但在不断探索中最终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表明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
③实践有直接现实性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3.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仍将继续努力,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一定能够全面“强起来”,这是因为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④事物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19-11-19更新 | 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