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1届黑龙江省哈九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黑龙江 高三 三模 2011-05-25 117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经济史(旧)、政治史(旧)、文化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选修(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1. 下列摘录的是《纽约时报》不同年代的标题:《民间音乐在肯尼亚衰颓》(1959年11月8日)、《电视的影响在日本扩大》(1967年2月17日)、《(越南)西贡的服装样式正在改变》(1969年10月16日)。从中可以得出的最恰当信息是:
A.经济全球化狂飙猛进B.现代文明改变世界
C.传统文化日益衰微D.第三世界的崛起
2011-05-25更新 | 91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届黑龙江省哈九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铁农具广泛用于农业生产,首先使得开垦荒地变得容易起来,从而扩大了耕地面积;其次,使得农业生产从粗放经营向精耕细作方向发展,提高了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其三,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的修建成为可能,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列观点与材料相印证的是
A.两周之际至春秋战国时期可称为铁器的初始期
B.春秋时期铁器已经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C.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是我国铁器的大发展时期
D.铁农具的使用是农业生产领域的一场重大革命
2011-05-25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黑龙江省哈九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3.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以同态复仇而毁伤其肢体;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从材料中能发现的信息有
①遗嘱有法律效力,财产归属由遗嘱人的意志决定,是私有财产的体现
②法律既抑制了贵族权力,又保护了平民利益,在社会中人人有法可依
③体现了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不能因个人利益而改变
④犯了罪是要负刑事责任,但也有消极的一面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011-05-25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黑龙江省哈九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秦始皇初并六国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余郡。郡设有三长:郡守,郡尉,郡监。郡下设县若干,大县的主管称令,小县称长,其下设县丞和县尉。这些官员
A.定期朝觐皇帝B.监督监察百官C.负责地方行政D.拥有世袭权力
2011-05-25更新 | 2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黑龙江省哈九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5. 书法是一门表现汉字字形美的艺术。王羲之是影响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人物。下列与他无关的是
A.魏晋时期,政治纷争,战乱不断,士人尚清谈,纷纷避世专心攻艺
B.王羲之的书法流便妍美,字势雄劲秀美,为历代学书者所推崇
C.相传王羲之学习书法非常认真、刻苦,每天从早到晚都在门前的池边练字
D.《兰亭序》是王羲之的楷书代表作,历代的书家和书论家都给予了最高的评价
2011-05-25更新 | 7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黑龙江省哈九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6. 1602年,督察院的一位官员上疏弹劾:“……近又刻《藏书》《焚书》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被弹劾主要在于他的思想
A.为“存天理,灭人欲”论者摇旗呐喊
B.与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格格不入
C.恪守祖训,判断是非标准不能因时而变
D.讥讽宋明理学,挑战传统社会秩序
2019-01-30更新 | 7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黑龙江省哈九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7. “他”把自己为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所作的探索,描绘为“创榛辟莽,前驱先路”。他在这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他”是
A.魏源B.郑观应C.康有为D.孙中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8. 毛泽东认识到,一方面,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旧形式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共和国“已经过时了”;另一方面,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的共和国还不适用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因此,“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第三种形式”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B.资本主义共和国
C.新民主主义共和国D.社会主义共和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9. “不应要求过多之保证金,亦不应强课过分之罚款,更不应滥施残酷非常之刑罚;近代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该内容主要来自于
A.1689年的《权利法案》B.《1787年宪法》
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2016-11-18更新 | 9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黑龙江省哈九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0.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引起生物学上的一场革命,而且对人类思想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属于达尔文对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的是
A.认为一种动物在环境影响下会发生变化而获得新的特性,而且它能反映在结构的变化之中,久而久之,新的物种就会脱颖而出
B.指出每一物种的祖先总是生产出大量的后代,但其中仅有某些个体在生存竞争中因为变异而取得优势存活下来
C.宣扬上帝创造了世界万物,并按自己的形象用泥土创造了男人亚当,又用亚当的一根肋骨造成女人夏娃
D.认为只有那些敢于面对现实、敢于奋斗的强者才配存在于社会,而那些毫无勇气为自己的存在而争斗的弱者和低能儿应属淘汰之列
2011-05-25更新 | 6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黑龙江省哈九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1. 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地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技术设备最大的买主。对材料理解不准确的是
A.工业化时期,苏联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缩短了苏联完成工业化的时间
D.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011-05-25更新 | 6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黑龙江省哈九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2. 美国《世界政策杂志》春季号文章题:新的资本中心:“自从全球开始股票、债券和货币的交易以来,三座城市先后崛起成为世界著名的资本中心:纽约、伦敦和东京。但是今天,随着发展中国家涌现出许多富有活力的经济体和社会,世界上出现了一大批潜在的新的全球金融中心。而上海就名列其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上海是继纽约、伦敦和东京后的第四个世界资本中心
B.上海被排除在全球金融中心的行列之外
C.上海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尚需时日
D.上海已成为世界的下一个金融中心和文化中心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年,欧洲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64.7%,而唯一的对手美国仅占23.3%。……欧洲资本和技术大量输出的结果是全球经济空前统一;到1914年时,除了在全球陆地上架设了巨大的电报和电话线路网外,还在诸大海海底铺设了516000多千米的电缆。到1914年时,已有总吨位为5000万吨的3万多艘船只装载货物往返于世界各地。几条运河的开凿便利了世界贸易,其中最重要的是苏伊士运河(1869年)和巴拿马运河(1914年)……几条横穿大陆的铁路的建成打开了诸大陆经济开发的大门……1860~1913年间,世界工业总产量至少增加了6倍,1851~1913年间,世界贸易额增加了12倍。
——(美)斯塔夫里阿偌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过去500年来,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生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崛起的进程始于15世纪,到18世纪末期,这一进程大大加快了。……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它发生在19世纪行将结束之际。……美国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主导着全球经济、政治、科学和文化……
——《新闻周刊》主编法里德•札卡利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三 在过去的1/4世纪里,世界见证了不可思议的经济增长。全球经济规模大约每10年就要翻一番,已经由1999年的31万亿美元飙升到2008年的62万亿美元。……那么“全球增长时代”的成因是什么呢?……它是政治、经济和技术这三大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
——《新闻周刊》主编法里德•札卡利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四 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在《中国梦-后美国时代的大国思维与战略定位》中,讲中国大战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如何“自立于世界”——生存战略;第二阶段是如何“融入世界”——发展战略;第三阶段是如何“领先于世界”——崛起战略;第四阶段是如何“领导世界”
——领袖战略。
材料五   美国所奉行的全球化政策给世界招致了混乱,令世界进入了一种混沌状态。至此,世界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暂告停止全球化,开始对全球化所带来的混沌进行调整,这已是不可否认的趋势。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混沌局面,到什么地方寻找调整的力量呢?不言而喻,不能到联合国那样的国际机构或是八国集团等处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最终解决问题,我们只有寻求让“国家”再次走到前台。也就是说,我们只能通过“再国家化”的方式澄清全球化造成的“混沌”,让“国家”出面承担解决问题的重担。在这次“次贷”问题上,政府系统的主权财富基金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次贷”问题而混乱了的世界经济正是由阿联酋、中国等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出面才得以拨乱反正,免于陷入崩溃危机的。……这充分反映了这个时代的趋势。                              
——杨青 《关于全球化趋势的争论和思考》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
⑵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在20世纪中期美国主导全球经济的表现。
⑶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促进“全球增长时代”的三大力量分别是什么?
⑷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为“融入世界”采取了哪些战略举措?
⑸根据材料五概括 “这个时代的趋势”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材料五中作者观点的认识。
2011-05-25更新 | 3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黑龙江省哈九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大灾之年,齐桓公问计于管仲:时下生产凋敝,民不聊生,何以解决问题?
管仲对曰:“饮食者也,侈乐者也,民之所愿也。足其所欲,赡其所愿,则能用之耳。今使衣皮而冠角,食野草,饮野水,孰能用之?伤心者不可以致功。故尝至味而,罢至乐而。雕卵然后瀹(yuè,煮)之,雕橑(liáo, 长木条)然后爨(cuàn,烧火做饭)之。丹沙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富者靡之,贫者为之,此百姓之怠生,百振而食。非独自为也,为之畜化(蓄积财货)。”

——《管子•奢靡篇》


请思考:
⑴根据材料,说明管仲认为如何解决生产凋敝、民不聊生的社会问题?这项改革措施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⑵20世纪上半期哪一经济改革与管仲这一经济思想相似?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管仲经济思想的认识?
2016-11-18更新 | 27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届黑龙江省哈九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5.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卢梭曾激烈地批判文明。他认为,科学使人道德败坏,艺术虚伪做作,戏剧是“淫欲炼成所”。它们都只不过是“点缀了专制统治的锁链”。在他看来,诚实的农民要比谄媚的朝臣好得多,没有过多“书本知识”的人要比学者好得多。他主张回归自然,过简朴的生活,孩子的教育也要顺其自然天性。
伏尔泰不赞成卢梭的观点。他在给卢梭的一封信中说:“我收到了你的与人类对抗的新书,谢谢你。从来没有人使用这样深刻的智慧来说服人,使人相信自己是一只野兽。读了你的著作,使人真想用四只脚走路。但是,我很不幸,由于我已经把这种习惯丢了60多年,不可能在恢复那种习惯了。”
但是,当得知当局要封禁卢梭的著作时,伏尔泰挺身而出为之辩护。他对卢梭说:“我坚决反对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岳麓版《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请思考:
⑴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和卢梭的观点有何分歧?
⑵伏尔泰如何对待卢梭的言论?反映了伏尔泰的哪一思想?
2011-05-25更新 | 4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黑龙江省哈九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我们或许可以争辩,两极体制究竟导致了全球的动荡和不安,抑或发展成一种稳定的机制。毕竟世界上出现了某种稳定状态——至少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爆发,这部分是因为美苏同时拥有核武器。由于两大对立阵营间可能爆发战争的唯一形式是核战争,而两个超级大国都不愿在一场核战争中毁灭自身及其盟国,因此“恐怖的平衡”就变为“长期的和平”。
——美国哈佛大学阿基拉·艾里伊
材料二:雅尔塔体系的基础是大国合作,它主要是通过雅尔塔体系所创立的“大国间相互制约的和平机制”,即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决策”的表决程序来实现的。这一机制在冷战中没有改变,在冷战结束后也没有改变。冷战结束后,全球化进程加快,所谓“全球化”,并不是一体化,而是指“强化了的国际间的相互依存”。世界各国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的。雅尔塔体系的重要支柱——联合国无论是在冷战结束前还是冷战结束后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的“恐怖的平衡”和“长期的和平”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
⑵有人认为冷战结束后,雅尔塔体系并没有崩溃,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认识
2011-05-25更新 | 46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1届黑龙江省哈九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4)
1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介石先生惠鉴:
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既。先生领导全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革命战争,凡在国人,无不崇仰。十五个月之抗战,愈挫愈奋,再接再厉,虽顽寇尚未戢其凶锋,然胜利之始基,业已奠定。……泽东坚决相信国共两党之长期团结,必能支持长期战争。敌虽凶顽,终必失败,四万万五千万人之中华民族,终必能于长期的艰苦奋斗中克服困难,准备力量,实行反攻,驱除顽寇,而使自己雄立于东亚。
毛泽东 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材料二: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四月六日讯台北消息:国民党反动派的头子、中国人民的公敌蒋介石,四月五日在台湾病死。
蒋介石自从一九二七年背叛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以来,一直作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代表,坚持反共反人民,独裁卖国。他双手沾满了中国革命人民的鲜血。……
蒋介石逃到台湾后,在美帝国主义的庇护下苟延残喘,继续坚持与人民为敌。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遭到台湾人民的强烈反对,内部矛盾重重。蒋介石死后,有着爱国光荣传统的台湾省人民,必将进一步为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统一而展开斗争。怀有爱国心的蒋帮军政人员也将更加认清形势,积极为实现解放台湾、统一祖国作出贡献。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
——选自《人民日报》1975年4月7日
材料三:1985年广西电影制片厂摄制《血战台儿庄》,将抗战初期震惊中外的台儿庄会战搬上银幕。在影片中,蒋介石形象是这样一个情节:国民党师长王炳章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后,蒋介石亲自主持了追悼会。这时,天空上有日本侵略者的战机飞来扫射轰炸。面对危险,蒋介石临危不乱,发表讲话,镇定自若。
蒋经国看完该片后说:“从这个影片看来,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所调整,我们相应也要作些调整。”不久,蒋经国决定同意开放国民党部队老兵回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在骨肉分离了37年后,终于把苦苦的乡愁化做了喜悦的重逢,从而揭开了海峡两岸公开互动往来的序幕。
请思考:
⑴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共对蒋介石的评价有何变化?为什么?
⑵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80年代以来中共对蒋介石态度转变的认识。(言之成理,多角度论述,7分)
2019-01-30更新 | 3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黑龙江省哈九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经济史(旧)、政治史(旧)、文化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选修(旧)

试卷题型(共 17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2
材料分析题
5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经济史(旧)
2
政治史(旧)
3
文化史(旧)
4
中国近现代史
5
选修(旧)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4单题
20.65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单题
30.65从习惯法到《十二铜表法》单题
40.65郡县制单题
50.65汉字与书法艺术单题
60.64单题
70.64新思想的萌发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魏源与《海国图志》  开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魏源、徐继畬单题
80.65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单题
90.65《权利法案》和代议制单题
100.65生物进化论的形成单题
110.65经济危机的发生单题
120.65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30.65第一次工业革命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及问题
140.65其他改革
150.65伏尔泰的主张和作品  卢梭的主张和作品
160.65冷战的评价
170.64无产阶级革命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