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经济类热点 > 防疫抗疫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0 题号:1004929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欧洲的城市, 人们一般通过排放污水管道处理污水。直到1788年,伦敦城内的街道还是无人清扫,到处是垃圾,饮水也成问题,因为居民什么东西都往河里扔。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欧洲城市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空前发展起来。伦敦、巴黎等城市大型排污系统的建设、对食品卫生的管理,使城市公共卫生得到很大改善。19 世纪中叶,细菌学和寄生虫学的建立,导致人们开始对传染病的积极预防,使得这些城市率先实现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

——摘编自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

材料二     英国在 1848年颁布了《公共卫生法案》,要求监管城市清洁卫生,以及提供清洁的自来水等。工业对清洁水的需要和中产阶级对更整洁的街道和更少污染的河流的需要,成为建立水库和管道系统的市政开支的理由,.... 流经议会大厦的刺鼻的泰晤士河水,最终说服了政府投资建立一个大型水道,用来转移从伦敦顺流而下的污水。

——摘编自(英)罗伊.波特主编《剑桥插图医学史》

材料三       旧中国留 下的是一个疫病肆虐、医疗卫生资源极度短缺、人民生命健康无保障的严峻局面。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提出了新中国卫生“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四大工作方针,充分利用新中国成立初期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建立起一个基本覆盖城乡居民, 投入低、产出高的卫生医疗服务和卫生防疫体系。新中国成立短短三十年,卫生医疗事业成果辉煌,人均寿命和婴儿死亡率等卫生指标有显著改善。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推行初级卫生保健的典范。多次向发展中国家推荐“中国模式”,由此,“中国模式” 为世人所称道。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著《新中国70年》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城市在工业革命后公共卫生事业出现的积极变化。并简要说明促使欧洲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并指出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能够形成“中国模式”的历史意义。
【知识点】 防疫抗疫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除却战场上的伤亡人数外还有数千万人死于饥饿、营养不良和流行病。1918年春爆发了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严重的一次流感,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人们由高烧病例而死亡,据统计,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人),仅印度就有700万人死亡,西非夺去了100万人生命,太平洋岛屿总人口的25%死亡,到1919年中期此次流感消失时,它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超过了一战四年的死亡人数。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此次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的海路文通和海上贸易可能促进了这种传染病的蔓延,所到之处带来了快速死亡。此流感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没有额外的兵力再作战。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18年流感爆发的原因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016-11-27更新 | 24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有些对付疫情的方法与措施值得了解与借鉴。比如对付麻风的方法是隔离,早期是将患者驱逐出境(乡镇),近代以来是建立麻风病院……急性和大规模传染病突发时采取强制性封户或者封城,阻断传染病的传播与扩散……也有感染的患者和家庭在家自我封闭;或者是建立专门时疫医院,集中接待传染患者,专门治疗,并与医院其他患者隔离……18世纪前后人痘接种法传到欧洲,1796年英国人疸接种师詹纳发明牛痘接种术,成为有效对付天花的无害疫苗,但当时人们并没有完全意识到此疫苗的作用与重大意义,英国议会立法强制推行接种疫苗……20世纪之前危害社会与人群的斑疹伤寒、白喉等传染病得到控制。

——摘编自高晞《世界历史上的疫情与应对》

材料二       二战后,英国于1948年建立了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简称NHS)。自建立以来,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快速成长,并取得了较大成就。一方面,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既面向全体国民,自然也就无法忽视女性,于是不得不在其体系中逐渐改善针对女性的服务。另一方面,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的建立与发展,进一步挑起女性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女性得到进一步解放。这种状态一定程度上源于女权运动,当然它也推动了女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汪健《构建公共财政体制下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研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历史上对付疫情的主要方法或措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英国建立和发展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所产生的历史影响,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府干预卫生防疫的主要认识。
2022-12-20更新 | 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伴随着耶稣会传教士大量来华,西医引起了皇室的注意,康熙虽然对西医的药学和人体解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却明令禁止西医在民间传播。自从19世纪中国人采用西法牛痘术防治天花以来,西方医学便开始在中国慢慢地渗透。1935年传教士伯驾在广州开办了新豆栏医局,免费为贫穷患者治病,并于1847年首次应用乙醚实施麻醉手术。此后几十年,内有曾纪泽这样的晚清权臣对西医的提倡与支持,外有郭嵩焘这样的外节对西医的激赏与宣扬,终于清政府在1898百日维新中宣布在大学堂内设置医学一门,以促医学精进。

——整理自刘祺《西方医学在近代中国》等

材料二 1910年东北爆发了大规模鼠疫,东三省原有的疾病控制体系几近失控,中医的应对手段不过放血和针灸,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医患同归于尽。伴随着疫情肆虐和各国公使的施压,清政府逐渐高度重视,派遣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奔赴东北,负责鼠疫防治工作。伍连德在东北加强与日俄合作、组建各级防疫组织、颁布防疲法规,并采取了强制手段隔断交通、隔离病人、焚化尸体、对疫区严格消毒等防疫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些个人、群体、民间组织不仅积极筹措防疫款项,还组建了自治筹办处,协助政府完成各项防疫工作。《盛京时报》等报刊不仅追踪报道疫情,还刊载防治鼠疫的文章,呼吁建立公共卫生防疫制度。次年春,肆虐近半年的鼠疫基本被控制。

——整理自赵燕《20世纪初中国对疾疫的应对》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人对西医态度的变化,并简析西医在近代中国发展迅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东北鼠疫防治的特点和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医发展的认识。
2020-07-03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