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8 题号:10087200

材料 1871年,沙俄公然乘机出兵侵占我国伊犁地区,湘军将领左宗棠上奏“新疆不固,国亦永无晏眠之日。”1876年,清政府命其为钦差大臣,出兵平叛。收复新疆。湘军攻克喀什葛尔,统治新疆的阿古柏侵略政权覆灭,迫使沙俄交还侵占的伊犁地区。1878年后,左宗棠先后五次上奏:“开设行省.为新疆长治久安之策”。他采取“购买种羊,发交兵民以收畜牧之力”和“授民农法以尽地利”,让边疆百姓安家立业,并学西法,亲自指导采矿设厂。新疆基本收复后,他提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与汉语汉文并行使用,“先教以汉文,俾其略识字义”之后,“颁发《诗经》《论语》《孟子》资其讲习”。指挥军民种行道树是他在西部的又一政绩,正是“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左宗棠的许多宝贵经验对我们今天的西部大开发仿具有启示作用。

——摘编自李伟、刘丹(左宗棠开发西北的思想和实践》


(1)根据材料.概述左宗棠开发新疆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左宗棠治理新疆取得政绩的必要原因。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     张之洞出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后,如陈寅恪所言“其后治军治民,益知中国旧法之不可不变”,而转向了洋务派。甲午战败后,他认识到仅是器物的改革不足恃,转向于教育等诸方面的改革,到了戊戌变法期间提出了他的改革纲领《劝学篇》,要求进行政治、外交、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就其实际的政治或政策举措而言,与康有为并没有太多的差别。而甲午战争之后,随着李鸿章集团的分裂,张之洞、刘坤一集团的地位逐步上升。张之洞利用其门生故吏、通过保举等手段,迅速扩大其队伍,成为当时最大的政治集团。张之洞集团是主张改革的,其态度对于改革的前景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康有为的变法没有得到张之洞的支持,1898年2月16日,张之洞在给杨锐发电报称:“康长素与仆有隙,意甚险恶。凡敝处议论举动,务望秘之,不可告康。”茅海建教授称:“张之洞一派与康有为一派在政治上对立,而到了戊戌变法的关键时刻——‘百日维新’阶段,张已视康为政敌。”

——刘本森《“张之洞档案”揭示戊戌变法的另面》


(1)根据材料,概括张之洞的行为和思想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张之洞的功过。
2020-09-28更新 | 2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答记者问

1896年,李鸿章率团出访美国,9月3日接受《纽约时报》专访。当美国记者提问“美国资本在清国投资有什么出路吗?”时,李鸿章作出如下回答:

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

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我的好朋友格兰特将军(引者注:1879年5月28日,李鸿章在天津会见了美国前总统、南北战争英雄、陆军上将格兰特)曾对我说,你们必须要求欧美资本进入清国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帮助清国人民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企业的管理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我们欢迎你们来华投资,资金和技工由你们提供。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物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不允许任何人危及我们的神圣权力。


(1)传统中国人一般认为“土地即财”,为何李鸿章能持“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的观点?
(2)结合从格兰特给出建议到李鸿章访美期间的中国历史演进,谈谈“欧美资本进入清国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帮助清国人民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要求的合理性和虚伪性
(3)你如何看待李鸿章有关外国资本来华投资的观点?
2019-04-22更新 | 3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沈钧儒(1875—1963),原籍浙江嘉兴,生于江苏苏州的一个“书香门第,官宦世家”。1903年,沈钧儒赴顺天乡试,中了举人。次年,他参加会试,得中进士,被签分刑部贵州司主事。1907年,沈钧儒等四人写了一份请愿书,恳求朝廷速颁诏旨,“发布选举制度,确定召集日期,于1912年即行开设民选议院”。但后来认识到清政府预备立宪不过是一个骗局,沈钧儒便离京回浙江。1912年5月,沈钧儒参加同盟会。1926年7月,沈钧儒反对盘踞浙江的军阀孙传芳,支持北伐战争。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沈钧儒在上海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曾发起成立浙江省国难救济会。1942年,沈钧儒正式加入民主政党同盟,救国会同时成为国内政团之一。抗战胜利后,沈钧儒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和内战阴谋。1949年9月,他代表民盟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钧儒被任命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1954年、1958年,沈钧儒先后被选为第一、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摘编自白寿彝著《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沈钧儒在民主革命时期思想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沈钓儒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所做出的贡献。
2019-07-15更新 | 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