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75 题号:1009061
材料一 新政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暂时放弃金本位,这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白银每盎司价格从1932年的0.27美元上涨到1933年4月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0.67美元。罗斯福的政策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却“意外”地伤害到了大洋另一端脆弱的中国经济。白银涨价让中国的银元快速增值,这和我们现在人民币升值的意义是一样的,直接导致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顿失,商品出口大幅减少,而在国内则诱发了金融和工商业动荡,大量白银外流、原材料价格跌落、消费市场陷入低迷。
——郎咸平《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放弃金本位的目的。当时中国“意外”受到伤害,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1943年发表的《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世界经济秩序安排的设想。
(2)          二战后初期,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这一体系有哪三大支柱?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从二战结束到70年代初的30多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在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出现繁荣,工业国开始减少贸易壁垒,它们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从废墟中恢复,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
——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
(3)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的原因。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元本位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材料四 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宣布,将在今后6个月内购进最多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同时进一步购入7500亿美元抵押贷款相关证券和1000亿美元房贷公司债券,美联储的这一做法其实就是央行开动印钞机器的一种委婉说法,因为美联储需要印钞票来购买这些国债。     
材料五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连续两天在央行官方网站发表文章,倡议将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发展为超主权储备货币,并逐步替换现有储备货币即美元。这一观点得到了俄罗斯等其他“金砖四国”的支持,同时欧盟也向美国施压,提出打破国际金融旧体系的建议。
(4)根据材料五,概括周小川提出的建议。根据材料四分析周小川提出新建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影响美元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核心到边缘——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经济体系:

——根据【英】J.M.罗伯茨《全球史》绘制

材料二   二战期间,英国和美国都在酝酿战后经济秩序的方案。1943—1944年,英、美经过多次谈判,商定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妥协方案。1944年7月,英、美等44个国家的代表通过了以英美妥协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二战后重建国际经济秩序的另一举措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和谈判。1947年4月,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进行关税减让的谈判,双边关税谈判共进行了123项,涉及大约5万种商品。10月,23国签订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除每年召开大会外,主要活动是主持减税谈判,从1947年起,关贸总协定成员国进行了多次多边谈判,重要的有“狄龙回合”“肯尼迪回合”“东京回合”等,有力地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体系中①与③④类国家(地区)之间的地位关系,并分析这一关系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两个国际经济体系(秩序)建立方式的不同之处,并概括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特点。
2019-02-21更新 | 9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全球化具有漫长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如果全球化的诞生有一个日期的话,它不是1492年而是1571年,当时西班牙人在马尼拉建立了殖民地。从1571年开始,全球白银的流动找到了直达亚洲的道路,而且亚洲的货物源源不断地在全世界运送,到达欧洲和美洲。掀起第一波全球化浪潮的是中国对白银的贪婪欲望。第二波全球化浪潮开始于19世纪。首先是英国,然后是其他西欧国家、美国以及日本,它们把工业化的成果用于提高军事实力并把这些新实力转移到对亚洲和非洲的殖民上。第二波全球化浪潮并未导向全球化的一个新阶段,而是导致了它的崩溃。第三次全球化浪潮在一个两极世界中形成。美国和苏联分别建立了旨在促进各自的全球目标的两种体系。第四次也是最近一次全球化浪潮随1991年苏联的解体而开始。在这次浪潮中,全球化意味着由美国领导的资本主义扩张将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许多观察家认为,貌似强大的美国已处于衰落中。如果还有第五次浪潮的话,它很可能将在亚洲产生。如果现在的趋势持续下去,中国很快将成为地球上最大的经济体,印度也正在迅速发展,而且东亚“四小龙”的成功30年来一直被津津乐道。

——摘编自马立博《现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环境的述说,1521世纪》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前两次全球化浪潮的结果。
(2)据材料并结合知识,以第三次全球化浪潮为例结合具体史实评价美国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3)你觉得会有第五次全球化浪潮吗,如果有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如果没有,说明你的理由。
2020-11-27更新 | 7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基于尽快恢复国际金融秩序的考虑,美、英两国自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1941年起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双边对话和谈判,最终达成一数并于19447月在美国新军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由44个国家派代表参加的国际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即通常所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摘编自章磊《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材料二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双挂钩,使美元等同于黄金,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间接地与黄金发生联系,从而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霸主地位和中心作用。在这一货币制度下,资本主义世界各国都用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支付手段,许多国家还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外汇储备,有的甚至还用美元作为发行货币的准备全。因此,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实际上是一种美元本位制。

——摘编自巩玉军《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金融秩序的影响及中国对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及建立影响。
2022-03-08更新 | 2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