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3 题号:10102032

材料 郑吉,今江苏苏州人,年轻时曾多次随军进山西域,因表现出色,升为郎官,熟悉西域事务,汉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郑吉以侍郎身份与校尉司马熹屯田渠犁(今新疆库尔勒和尉犁西),郑吉就任渠犁后,厉兵秣马积蓄粮食。秋收时节亲自率领屯田士卒1500人出师车师(今新的吉水萨尔),使车师归顺汉朝。回到渠掣后,郑吉继续屯田,扩大屯田范围,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因功绩突山,西汉升郑吉为卫司马,任命其为“护鄯善以西使者”,护卫丝绸之路南道。公元前60年,控制东部天山北路的匈奴日逐王降汉,郑吉奉命率领渠犁、龟兹等兵士5万人接应匈奴日迎王丰部归顺汉朝,并护送日逐王一行到长安。郑吉因此被封为安远侯,日逐王为功德侯。同年,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汉武帝“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的构想终于实现。自此以后,历代中央政权都将新疆地区视为故土行使着管辖权。郑吉为西汉统一西域,促进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主要的贡献。

——摘编纪录片《史话新疆》第七集都护郑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吉在西域的主要成就及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郑吉取得成就的原因。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材料   孙思邀,唐代著名医药学家。他目睹民众缺医少药,毅然放弃仕途,立志做一名“苍生大医”。他以历代名医为榜样,刻苦钻研医药典籍,博采群经,删裁繁重,并结合个人的学术经验,先后撰成《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故以“千金”两字命名。该书搜集整理了6000多种医方,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自古以来至唐初的医药学成就。他提出行医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精”,即精深的医学造诣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诚”,即对病家、对同道怀有一片赤诚之心。在治疗学方面,他对传染病的防治和护理有比较突出的创造性。他还十分重视妇幼保健卫生,强调妇科病的特殊性和小儿护理的重要性。孙思邈与唐朝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并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人们为了纪念孙思邈,尊其为“药王”,“箫鼓年年拜药王”,已成了孙思邀故乡人民千百年的习俗。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思邈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思邈所具备的优秀品质。
2020-05-30更新 | 12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材料   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解释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起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摘编自白寿彝里总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
2020-04-23更新 | 18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燕树棠,河北定县人,1916年赴美留学期间,介绍并接受郝福尔《法律的基本概念》等思想,他曾说“中国向来重道德而轻法律,重人而不重法”。留学期间,“有一次去看电影,看到荧幕上出现了侮辱中国人的镜头,他当即起来大声抗议,使得电影停止放映”。燕树棠指出,“近代法治主义大盛,盖由于法律之权利义务对于定名分的作用远大于礼治”,“法律与道德是支配社会各种力量大问题中的问题”,他从历史法学派、哲学法学派、分析法学派等方面介绍厘清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的事情则是必须去做,是国家强制力量保证实施的”,他还引用法学家戴西的话说“法律高于一切,人人应当受到法律的支配”。

——摘编自骆祥《燕树棠法律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燕树棠的法律思想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燕树棠法律思想的价值。
2021-05-28更新 | 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