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商业的发展 > 宋元的商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9 题号:10105020
商业是重要的经济部门,历史上的商业革命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社会。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此外,宋朝兴修的新的水利工程,大大扩大了水田灌溉面积。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史称“商业革命”。世界上原来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国际贸易日益拓展,出现了全球性的经济关系,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美洲生产大量的烟草、砂糖、咖啡及棉花,并销往欧洲等地,其所必需的日用品如粮食、布匹等却需从欧洲进口。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和香料等奢侈品也出现在全球各地。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商业革命”引起了广泛的物种交流:欧洲人把旧大陆的牛、马、羊带到了新大陆;而美洲的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等传到欧洲、亚洲。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三   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部门要完善电子商务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研究重大问题,加强指导和服务。有关社会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监督作用,推动行业自律和服务创新。相关部门、社团组织及企业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密切协作,开拓创新,共同推动建立规范有序、社会共治、辐射全球的电子商务大市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摘自《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业革命表现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商业革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   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交子。

——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三   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也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吴自牧《梦粱录》

材料四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中国人首次大规模从事对外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主要经济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交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至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其根源。
2021-04-02更新 | 11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通过“丝绸之路”,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良种马、植物等土特产,如毛织品、胡桃(核桃)、石榴、胡萝卜、胡豆(蚕豆)、大蒜、苜蓿等陆续传到中国。

“丝绸之路”从西汉一直到以后的唐代一千多年中,始终是中西交通的要道,成为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欧洲国家和人民加强联系,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唐代,来自日本、朝鲜的遣唐使,通过贡赐关系与中国建立了变相的官方贸易往来。海上民间贸易也日益发展……中国海船从广州经南海到波斯湾的巴士拉港,全程需三个月。这条航线把中国和以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为首的东南亚地区、以天竺为首的南亚地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通过海上丝绸贸易连接在一起。……为了管理海上贸易,从唐朝开始专门设置了市舶司。到了宋代,市舶司的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丝绸之路开通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中国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18-06-25更新 | 6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时期都城开封不仅是全国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旅游城市,常常吸引外地的游客来此游乐。此外东京还经常聚居一大批饥饿的流民,少时数百上千,多者数万。东京城行业众多,彩帛、占卜、典当等行业十分发达,经久不衰。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瓦肆、妓院,专供贵族、富人寻欢作乐。

——张莹《论宋代城市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这些通商口岸成长为近代化的商业城市,包括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烟台、汕头、南京、天津、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纲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宋代都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明清商业革命”的表现;据材料二分析“第三次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
2020-10-16更新 | 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