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宋明理学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 陆、王心学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2 题号:10134834
王阳明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其思想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阳明心学对待民众的核心是亲民。他不仅承认凡人可以成为圣人,而且提出人本来就是圣人,重视普通人、士人,向下以至于百姓。晚明时期,市民话语进入文学,体现出文人对市民审美趣味、道德的认可,这一切与阳明心学的亲民思想密不可分。

——摘编自刘万里《新民亲民平民——论阳明心学与晚明文学的平民化进程》

材料二   平民儒学以王阳明心学为契机而生成。平民儒者们不拘泥于儒家经典文义,反对《四书集注》为代表的章句之学,认为可任意解释经典。他们恢复和发展了孔子和先秦儒家学者重视平民教育的优良传统,在学术大众化、社会化的基础上创立起真正的平民学派——泰州学派。在授学传道过程中,平民儒者按照自己的理想将“圣人”塑造成为没有特权的平民,还把自己打扮成“以先觉为己任”的新教主。

——摘编自陈寒鸣《论明代中后叶的平民儒学》

材料三   阳明心学承继儒学入世之精神,激发人积极奋发的生命状态,激励人们修心、强心,堂堂正正做人。它不是自私的养生哲学,只“治一人一身”,不仅要讲修身明性,还要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个性在心灵上与社会自觉地统一。这对于现代社会树立文化自信、解放发展潜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引领作用。

——摘编自黄文杰、徐晓莹《王阳明与平民哲学的兴起》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王阳明“亲民”思想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明时期“市民话语进入文学”的表现。
(2)据材料二,归纳平民儒学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平民儒学兴起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阳明心学的“价值引领作用”。
2020·江苏·三模 查看更多[1]
【知识点】 陆、王心学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是它们最终流行了,并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其一个原因在于,他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接受现状,这自然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另一原因是,他强调道德原则,坚信道德原则是恰当地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最后,孔子在他去世两个半世纪后,随着帝国政府的建立而成为官吏们必不可少的一门官场哲学。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学说为什么在其生前没有被普遍接受?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学说最终“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的原因。

材料二   “心学”是一种高扬“心”亦即人的主体性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作为理学家,王阳明与朱熹同样以建立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为目标,同样鼓吹“明天理去人欲”。然而,朱子与王阳明的思维走向却大不一样:程朱以“理”为本体,充分肯定“理”的客观性和人理性认识客观的“理”的可能性。但是,“理”哲学更多地突出了超感性现实的先验规范,而没有给人以应有的地位。对于它来说,人是受外部的天理或自身的人欲支配的客体,而不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主体。而“心”学则以心为主体,从而导出了人的主体性这一主调。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异同。

材料三   自西汉刘向开创《列女传》这一妇女传记著作体例之后,历朝历代正史中大都设立《列女传》。

中国古代主要朝代《列女传》人数统计简表(单位:人)

内容朝代贤明忠勇仁义孝道才慧贞节节烈
东汉2134525
3107161713
1346333
72234140
1152248300
1249488323100400

(贤明:指品行端正,明察有识者。忠勇:指忠君报国,英勇赴难者。仁义:指仁爱睦亲,舍己为人者。孝道:指孝敬尊长者。才慧:指有才学技艺者。贞节、节烈:对女性独有的要求,节烈特指以死维护贞节者)

——根据高世瑜《历代〈列女传〉演变透视》整理


(3)根据材料三,提取两项关于中国传统社会女性地位和价值观念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19-08-08更新 | 5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心学是一种高扬亦即人的主体性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作为理学家,王阳明与朱熹同样以建立伦理学主体性的本体论为目标,同样鼓吹明天理去人欲。然而,朱子与王阳明的思维走向却大不一样:程朱以为本体,充分肯定的客观性和人理性认识客观的的可能性。但是,哲学更多地突出了超感性现实的先验规范,而没有给人以应有的地位。对于它来说,人是受外部的天理或自身的欲支配的客体,而不是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的主体。而哲学则以心为主体,从而导出了人的主体性这一主调。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异同。
2019-08-24更新 | 15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仁者爱人”“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材料二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材料三 他一生著述甚多,多年研究先秦儒家经典,编著成《四书章句集注》。这部书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材料四 和一位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山岩中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你认为呢?他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


(1)材料一的思想核心是什么?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2)材料二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它与材料一有何关系?
(3)材料三中他是谁?他在儒学发展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4)材料四中他是谁?请从哲学角度评价他的观点。
(5)综上所述,简要总结一下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2021-04-02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