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维新变法思想 > 康梁维新思想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2 题号:101362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统计,在民国时期较有影响的重要报刊《申报》《大公报》里,1927年以前“现代化(近代化)”一词只是零星出现;1927—1932年间,该词在两家报刊分别出现108次、100次;19331934年间攀升至322次、170次。这一时期,南京国民府高调鼓吹“现代建国论”,国人围绕“国家现代化”及其包含的“军事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国民现代化”等论题的讨论逐渐热烈。三四十年代,“现代化”一词不断流播,倡导以暴力革命破坏旧制度的共产党人亦积极参与其中,毛泽东在1938年发表的《论持久战》中提出“革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周恩来指出中国东部“代表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最有力的地区”。伴随着“现代化”概念的讨论,“国粹论”“中体西用论”“全盘西化论”“中国本位文化论”“中国化运动”等各种文化思潮此起彼伏。

——据黄兴涛、陈鹏《民国时期“现代化”概念的流播、认知与运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民国史知识,围绕“近代国人对现代化的理解”自拟论题并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是中国“新史学”的创始人,1902年,他发起的“史界革命”,推动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的转化。梁启超的《新史学》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批评旧史学有“四弊”,即“知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由“四弊”而生出“二病”:一是“能铺叙而不能别我”,二是“能因袭而不能创作”。第二,认为“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

——梁启超《新史学》(1902年)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2-13更新 | 260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以林则徐、魏源、徐继畲为代表的士大夫,循着晚清经世致用的实学理路,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时代命题。虽遭遇举国冷遇的困境,却影响了后世国人对救国真理的探索过程。面对甲午战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更是“以敌为师”,梁启超还在《戊戌政变记》中将变法看作是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不断尝试的结果,于是“言变法者乃纷纷”,从而促成“天下人士咸知变法,风气大开矣”。辛亥革命后,面对社会乱象,陈独秀将新文化看作是国人教国方案和思想启蒙不断走向成熟的结果,认识到“价值观才是根基。没有多数国民之价值观念的转变,共和制度就成了无本之木”。新文化运动后青年知识分子转向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救国真理的探索“价值观才是根基”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文字简洁,逻辑清晰)
2021-10-26更新 | 533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于中国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史学界有如下几种阶段划分:

(1)1840年—1895年

(2)1895年—1927年

(3)1927年—1949年

(4)1949年—今


根据以上时间段,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阶段进行阐释说明
2019-05-28更新 | 1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