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 题号:10157813
近代东西方文化

陈独秀认为,在古代,东西方都处在专制政治之下,其文化并无特异之处。但以法国革命为转机,东西方迥异其趣,西方判然进入了近代社会,形成“近代文明”;而东方社会却陷于停滞,仍为“宗法社会”、“封建政治”,因此东洋文明“其质量举未能脱古代文明之窠臼,名为‘近世’,其实犹古之遗也”。他将西方文化的特征,概括为“科学与人权并重”。(《文存》卷一)。而东方文化的特点在专制与迷信。正是缘此根本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文化的长短优劣。西方进步的文化产生了积极的结果:科学与民主相济为用, “成独立之人格”。民智勃发, “社会经济,亦因以厘然有叙”。而东方落后文化却造成专制与迷信并肆,戕贼人权,民智不张,“社会中种种卑劣不法惨酷衰微之象,由是并起,“生机日促”,社会经济因之“大乱”《文存》卷一)。


(1)你是否同意陈独秀所概括的(法国大革命以后)东、西方文化特征?理由是什么?
(2)“东方落后文化”在近代中国造成了哪些后果?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鸦片战争后,西学浪潮扑面而来,满清王朝不断衰微。这一切都促使知识分子开始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向西方学习,开启了近代思想文化趋势维新的艰难历程。2017年暑假,秦陕中学组织“研学之旅活动,带领大家绘制近代“思想地图”,追寻思想者熔铸中外的足迹,感受先进中国人应对危机变革的思想历程,体会中国近代社会的波澜壮阔。
【研学站点一】

武汉一面对危局的实践主张(注:张之洞长期驻跸武汉,担任湖广总督,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设计者和实践者之一)

站点资源“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

——张之洞1898年《劝学篇》


(1)依据本站点资源,概括张之洞的核心思想。在此思想影响下的实践活动是什么?
【研学站点二】

广州世纪之交的制度探寻(注:康有为出身广东,长期在广州开办学堂,进行变革理论宣传)

站点资源在他(康有为)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写的《中国近代史》


(2)依据本站点资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有为应对危局的方案是什么?与张之洞相比,康有为的方案进步性表现在哪里?
【研学站点三】

北京一除旧纳新的思想启蒙(注:陈独秀以北京大学为活动中心,宣传进步思想,领导站点资源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拥护那赛先生,便不新文化运动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3)依据本站点资源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通过本次研学活动,你对中国近代思想变革历程有哪些认识?
2019-04-13更新 | 1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 l )根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材料二     吾人果欲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等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融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倘于政治否决专制,于家庭社会仍保守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
材料三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近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之最后觉悟。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2)材料二中的“纲常阶级制”实质指什么?举例说明陈独秀的同时代人物对“纲常阶级制”的批判。 为什么共和立宪制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融之物?
(3)材料三中“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中国人如何“学术觉悟”“政治觉悟”的?结果如何?
(4)陈独秀提倡的“伦理的觉悟”是什么?简要评价陈独秀的这种“伦理的觉悟”。
2016-12-07更新 | 75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请问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魏源和张之洞两人的观点有何不同?

(2)材料二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近代哪一派的观点?你怎样看待他们这一观点?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具体内容。
2021-01-08更新 | 5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