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商业的发展 > 明清的商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4 题号:10166009
民营经济和民间力量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南地区经过长期的开发,到明代进入经济高度成长时期,传统社会经济正在发生转型。农家经营的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以农民家庭手工业为基础的城镇民营手工业,在丝织业、棉纺织业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工艺精湛的生丝、丝绸、棉布不仅畅销于全国各地,而且远销海外各国,海外的白银货币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从这个意义上讲,江南市镇已经领先一步进入“外向型”经济的新阶段。

——据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

材料二 郑观应认为:“欧美政治革命,商人得参与政权,于是人民利益扩张,实业发达。”1902年上海商业会议公所创立。1904年清廷颁布了《奏定商会简明章程》,在清廷鼓励下,全国各省会和商业繁荣地区设立了商务总会,中小城市设立商务分会,村镇设立商务公所。商会有处理商务诉讼的职权,负责调查商情,处理破产和倒骗,受理设立公所、申请专利、进行文契债券的公证等职责,部分承担了政府经济管理功能。到1911年,全国各种商人组织近2000个,会员达20万人,全国商会联合会也随之成立。

——据吴晓波《跌宕一百年》

材料三   我国1982年颁布的第四部宪法部分修正案的条款

修改时间部分修改内容
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私营经济的地位、作用和国家对私营经济政策作了明确规定;这是中国第一次采用宪法修正案的形式修改宪法。
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等写入了宪法;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再次通过宪法修正案把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国家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等写进了宪法。
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并说明民营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初中国商会成立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背景。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江南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抹亮丽的风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明代开始,徽商就以江南为重点开展经营活动,入清后更为活跃。经营内容,如丝、棉、粮等无所不包;经营方式有独资、商伙制、合资三种;经营手段巧妙而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包括一些非经济的手段。……清乾隆时,安徽绩溪商人王泰邦在周庄创设商业。后人称颂王泰邦“我祖泰邦公,作贾在吴中,设市周庄镇,居然端木风,春季市茶叶,冬季海货通。”

(1)据材料一,概括徽商能够成功的原因,指出其对江南商品经济发展的贡献。

材料二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2)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20年代女工的地区和行业分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女工群体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20世纪九十年代未,华西村书记昊仁宝大胆上马热轧带钢,并使之一举成为华东地区的龙头老大。1999年,“中国农村第一股——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筹资2.9亿元,逐步拥有了钢铁、纺织、旅游等多个优势产业群,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成为华西村加快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3)据材料三,指出华西村经济发展的措施。促使这些措施出现的国家政策有哪些?

2018-07-17更新 | 4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管理为中心的大城市,比起国内贸易的突飞猛进,对外贸易增长更为明显,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宋朝,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家内服役奴婢更多地来自雇佣。无地农民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材料三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以及北方边疆地区。……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商业资本也十分活跃,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商人和商人集团,在当时较著名的由徽商、江右商、闽商、粤商等,全国各地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许多以经济职能为主的新兴城镇。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社会出现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022-10-09更新 | 18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材料二:宋代的“城市革命”,是中国城市从封建的农业经济泥沼中挣扎出来的第一步。这时,城市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使整个社会结构呈现复杂局面,尤其是商品货币经济带来的新因素,也对人们的文化心理开始产生重大影响。

——施亮《北宋的“城市革命”》

材料三: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范文澜《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宋代“商业革命”的具体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出了哪些新特点。

2019-04-14更新 | 1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