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选官制度 > 科举制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7 题号:101762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果我们能以开放的、理性的态度去看待宋代历史,则不难发现这一时期在中国历史演进序列中特有的重要意义。

严复早就指出:“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

陈寅恪先生也曾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钱锺书曾经说:“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是一向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一都得数到宋代。”

——摘编自邓小南《宋代历史再认识》


材料反映了近现代学者对宋代历史地位的认识,对此(整体或任意一点)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科举取士情况简表

科举取士人数平均每年取士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的30倍,约为明代的4倍,约为清代的3.4倍。
进士出身背景据《宝佑四年登科录》所载,仅该年录取进士601人,其中官僚出身的184人、平民出身的417人。
担任高官比例北宋的71名宰相中,有64名为进士或制科出身,除去一些特殊情况,真正不由科举而任宰相者,仅有3人。
进士及第方式礼部录取后,要到殿庭复试。及第与否和及第等级由皇帝决定。

——据张希清《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等

材料二   一方面承负沉重的外部压力,一方面鉴于五代时期内部变乱频仍、政权倏忽更迭的教训,“稳定至上”始终是赵宋王朝内政措置的目标。外部压力当前,宋代的军力不振,一直被人诟病:“一个以军人为首脑而组成的国家,偏在军事上的作为,不及其他任何主要的朝代。”

——据邓小南《一个“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朝代》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的立国特色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2022-07-07更新 | 417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2】科举之异议

1836年,曾任英国驻华总领事的弗兰西斯戴维斯说:“科举制为东印度公司的吏治改革提供了遥远的榜样”。1838年,英国人加特拉夫《开放的中国》一书中说“它(科举制)是至今最合理的选才制度”。同年,英国人梅德赫斯特在《展望的中国》一书中说“科举制本身具有极大的合理性和优越性,非常值得仿效”。可是,这在此后不久,在科举制的故乡,苏州一位名叫李超琼的县令却在日记中说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随贫弱”的后果。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

2019-09-02更新 | 111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表为20世纪初的中国,科举制的废除前后出现了如下几种论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论述

出处

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1905年10月15日下诏停止科考,士心散涣,有子弟者皆不作读书想,别图他业,以使子弟为之,世变至此,殊可畏惧。1918年8月29日自科考既停以后,改设学堂,几入校读书者,均称学生,所读者,皆教科书,至十三经,全行废除,禁止不读,最重洋文洋字虽无秦始皇而较焚书坑儒尤甚……刘大鹏(清末民国时期山西的一位乡绅)著《退想斋日记》
针对材料的几种论述,你怎样理解“科举制到底该不该废除”这一历史问题。(要求史实准确,逻辑严谨。)
2022-11-13更新 | 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