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两次鸦片战争 > 第一次鸦片战争 > 鸦片战争的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3 题号:1019426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按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分。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以及中国内地沾及寄存栈房之益,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至应享优例豁除,亦莫不相同。嗣后如有因以上加让之事应增章程条规,即载入本款所称之行船通商条约内。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内容应出自哪一条约?并分析英国提出这一内容的目的。   
(2)材料二主要体现了条约的哪些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条款对中国的影响。
(3) 根据材料三,提炼一个主题,并选材料三中的任两个史实加以简要说明。 (要求:主题鲜明,逻辑正确,史论结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国近代历史是一部沉沦与抗争双重变奏的历史,在屈辱中抗争奋起,争取民族独立、民主和富强,实现国家的近代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主题一: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一步步加深对中国侵略

材料一   在通商口岸的英国侨民犯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材料二   “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中英《虎门条约》

材料三   “上谕以永禁设或入与诸国(即列强)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回答:

(1)材料1、2发生在什么侵华战争后取得了哪些侵略特权并扼要说明对中国具体危害?

(2)材料3发生在什么侵华战争后,并扼要说明其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

主题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申谕英夷告示》“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

材料五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失台。”“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

材料   6:“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3)回答:材料4、5、6反映的历史主题是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列举发生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的3个以上典型史实以说明该主题,由此你能得出的历史认识或结论什么?

主题三: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7: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材料   8: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开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及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即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中美英《波茨坦公告》)者也。

(4)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7的观点

(5)驳斥材料8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并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6)根据材料和所学请你说说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之间的联系。

2018-10-15更新 | 7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   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三   经济的迅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由于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多数人没有分得应得的成果。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在19世纪上半叶的曼切斯特,社会下层……成员平均寿命只有17岁……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达到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时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摘自钱乘旦·刘金源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四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

—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

材料五   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一如既往地沉睡在文化主义的梦幻之中。不难想象,一旦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工业文明转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克服专制王权”又是如何促进英国“继续前进”的。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出现的社会问题。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及成因。

(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2018-09-30更新 | 9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对外通商口岸可分为“约开口岸”和“自开口岸”两大类。“约开口岸”是中国政府根据与外国签订的条约被动开放的,共计74处;“自开口岸”是中国政府主动开放的,共计31处。
材料二 有人曾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说:“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推动了现代化进程”,还有人甚至说:“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永远沉沦”。这些人往往还以马克思论述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和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提法,作为自己的理论根据。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西方国家要求开放通商口岸。西方国家在什么情况下获得了在中国开辟通商口岸的特权?
(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开辟的通商口岸有何差异。
2017-11-22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