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经济类热点 > 人口问题与人口迁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04 题号:102532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

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据《康有为全集》


(1)材料一中“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你同意其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二孩政策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唤起了民众对人口和生育问题的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一般认为三男二女较好,五男二女团圆最为理想。在传统的血缘宗法制度下,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信念常常压得那些子嗣为难的人喘不过气来。在很少社会保障的条件下,“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从家庭地位讲,多生男孩,将来或读书做官,或出门经商,最起码也可做到在乡里人多势众,不受欺负。而生女孩,下层民众认为女儿将来是人家之人,要倒贴一笔嫁妆费。西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诏令:“女于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稼,五算。”这个法令使15岁至30岁的未婚女于多交算赋,且达常人的5倍。

——据《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

材料二   17世纪晚期英国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英国的牧师、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98年发表了《人口论》,他描绘了英伦岛国人口膨胀的可怕前景。……他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即:l,2,3,4,5,6,7等)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即:248163264128,等)增长的,因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这枝称为“马尔萨斯陷阱”)。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

——互动百科《马尔萨斯人口论》

材料三   新中国人口发展变化曲线图。(下图)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生育观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尔萨斯人口思想的主要观点,结合时代背景对这一观点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人口发展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以后中国是否安全绕过“马尔萨斯陷阱”,请说明理由。
2021-08-25更新 | 8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历史悠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是一个能量很大的皇朝,它统一中国后出于政治和经济上的需要,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第一类是"实关中",第二类是戍边和开发新区。

西晋末年,发生了八王之乱,……中原汉族中王室贵族和富户、大户相继南迁,以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很多侨乡。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从湖北荆州至湖南常德一带,因移民而增加户口十倍。

北宋末年,由于战乱,北方居民为逃避灾难,大批人口南下,进一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元朝统一以后,许多汉族人民来到边疆地区,为那里的开发作出了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清代后期,朝廷鉴于国际形势之险恶,对台湾的战略意义有所认识,不仅完全解除了对移民的限制,还在厦门、汕头、香港等地设立"招垦局",以提供资助和优惠来促进对台湾的移民,为日后的发展在人口上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向东北移民的略称,闯关的以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人为多。为什么要去闯关东,因为随着日、俄势力进入东北,满清对东北的移民禁忌形同虚设,还因为随着日、俄对东北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第三,因为内地曾发生了光绪3年、民国18年、民国31年三次大灾荒,内地居民扶老携幼,结队成群,逃荒到东北,以投靠亲友,并可开种荒地。可以说,今天东北超过8成人的祖先,都是那个时期的移民。

抗日战争时期河南人沿陇海铁路的西北大移民。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及以后半个多世纪的移民路线。一是生产建设兵团: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又有10万来自上海的知识青年和鲁、豫、赣、蜀等省的农民加入兵团,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年10万转业官兵,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吸纳了20多万名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和自治区内城市的知识青年。二是三线建设:"三线"如果从卫星上俯瞰,三线地区是甘肃乌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山西雁门关以南、广东韶关以北的广大山区腹地,16年中,国家在属于三线地区的13个省、区投入巨资,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等,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三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劳动大军奔往东南沿海和农民工进城。四是出国潮,……估计也有几百万人的。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代人口迁移的方向。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移民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知识,分析现代国移民的原因。
2019-06-14更新 | 19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15-16世纪被称为发现世界的时代,对世界产生很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需要用黄金来增加收入,购买更多的奢侈品。但当时的西欧黄金严重缺乏。《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后,欧洲人一直把东方,包括中国,看成是黄金遍地的“人间天堂”,欧洲有很多人沉迷于“寻金热”之中,上自国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

——摘编自孙梅《关于新航路开辟经济原因的困惑》

材料二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欧洲非洲美洲中国世界总人口
165018.318.32.422.95.45 亿
175019.213.11.630.97.28 亿
185022.78.15.135.111.71 亿
190024.97.49.024.916.08 亿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和【美】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年)》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寻金热”的特点以及“寻金热”出现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欧、非两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变化的基本趋势。
(3)根据材料二,指出美洲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洲人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21-06-01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