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科技成就 > 医学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3 题号:1025400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被为誉东方药物学巨典的《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全书五十二卷,收录药物近1900种。该著作提出了“物以类从,目随纲举”的物种分类方法,系统地记述了药物名称、形态、鉴别等内容,同时对人体生理、病理、防疫等方面均有广泛论述。该著作上承16世纪之前中医药学成果,下启医药乃至博物学先河,标志着中医药学形成了独立、独特且完整的医药学体系。英国李约瑟先生评价李时珍时指出:“作为科学家,在同伽利略、赛尔维特的科学活动隔绝的情况下,能在科学上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任何科学家所不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18世纪左右,《本草纲目》传入欧美。《本草纲目》所记载的药物如大黄、茯苓、肉豆蔻等也在西方风一时。当时来华的欧洲人昔遍热表于收集东方植物的种子或药材标本寄回,以供医生和博物学家研究,法国人勒牡萨在自学汉语的基上,把对《本草纲目》和中国医药的研究论文提交巴大学医学系并获得博士学位,开启了西方学术界对《本草纲目》进行学术研究的先河。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对《本草纲目》也极其推崇,在所著的《物种起源》《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中反复引用了一本”古代中国百科全书”的内容。随着其影响力逐渐扩大,《本草纲目》成为世界上研究药物学以及动、植、矿物学的重要参考资料。李时珍和达尔文等人一样,被列为世界上对人类最有献的科学家之一。

——高洁等《从本草纲目看16世纪前后的中外医药交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中西方医药学分别获得发展的历史背景,归纳李时珍取得成果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本草纲目》传入欧美所产生的影响,分析中国古代中医药学的历史价值。
【知识点】 医学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的医学一中医一是独具特色的。历年出土的商代甲骨卜辞中有三百多片同医学有关。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负经》《五十二病方》等一批医药著作。成书于战国、托名为黄帝所作的《黄帝内经》把人的身体看成一个整体。在对病原的诊治方面,它强调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等反常现象对疾病的影响。它还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中所包含的合理内核,认为施治的终极目的就是达到阴阳关系的协调平衡。托名神农、成书于汉代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收载了植物类药252种,动物类药67种,矿物类药46种,凡365种。该书序录所提出的关于药物性质有酸、咸、甘、苦、辛(称为“五味")和寒、热、温、凉(称为“四气”)的说法以及主药与辅药按“君、臣、佐、使”配伍的原则,奠定了我国药物学、方剂学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的医学体系。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丰富、发展,逐步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医学理论。历史上,我国古代名医辈出,医学名著可谓汗牛充栋。中国古代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五官科、传染病及养生保健学等方面更是特色鲜明。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们普遍认为中医在世界上“独具特色”的原因。
2021-04-28更新 | 9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医学是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积累实践经验,而宋金时代的医学,则是在前一阶段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理论上的探讨与提高。这一时期多是由官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行政机构、管理机构、医学教育设施,并多次颁发药典。方书和本草医书在社会上大量涌现。还产生了一些杰出的医家和学派,金代有刘完素的河间派和张元素的补气派及张从政的攻下派,这些学派的理论主张和临床经验,对我国的医学有重要影响。这一时期在针灸科、儿科、妇科及法医学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

——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在黑死病肆虐时,大约有1/4到1/3的欧洲人口死于这场灾难,一些人由对宗教信仰的怀疑而发展为对社会不平等制度的痛恨和反抗,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深入思考,15至17世纪,人们在抗击黑死病时所采取的一些卫生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西医逐渐发展起来。鸦片战争以后,西医大规模传入我国,中西医论争逐渐兴起,前期争医术为主,后期争医政(人员、经费、地位)为主。一些人士批评中医不清人体结构,管理松散,肯定西医考试录取医生,精于解剖。李鸿章认为中西医方法论不同,医药有别,希望“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19世纪末《中西医粹》《中西骨骼辨正》《中西汇参铜人图说》等著述相继刊出,1910年中西医学研究会成立,“以科学方法整理中国医药”。

——摘编自王旭东《世界瘟疫历史》、赵洪钧《近代中西医论争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金时期医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疾疫对近代西方社会的影响。评述中国近代“中西医论争”的内容。

2017-12-19更新 | 17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医作为传承千年的“岐黄之术”,自古以来就备受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青睐。两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首开古代丝绸之路,医药的互换与医术的切磋涵盖在汉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之中。隋唐时期,中医相继传入了印度、阿拉伯、阿富汗和越南等国家,中医也成为日本和朝鲜遣唐使学习的重要内容。宋元时期,阿拉伯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中草药传至亚欧非地区。明代时期郑和下西洋,带去了中医药,传播了中医药文化。明清时期,西方学者将许多中医典籍翻译成了英语、法语等语言,极大地推动了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

——摘编自王锦《“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路径研究》

材料二   1840年以后,兼容了儒释道等各家之精华的中医学不可避免地被与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捆绑在了一起,一度被推向风口浪尖,而西洋医学的输入直接影响到了中医学的生存。也正是从那时起,有人企图走“损益乎古今”、“参酌乎中外”的发展之路,力图用西说证明中西原理相通,更有民族虚无主义者否定中医、主张全盘西化。中医药遭遇了发展史上最困难的时期。但中医并没有消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进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医日益为国人所重视。

——摘编自刘国伟《中医在五个典型历史时期的海外传播概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医药海外传播的方式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中医学遭遇生存危机的原因。
2021-02-22更新 | 20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