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 题号:10265196

材料 徐光启(1562~1633年),松江府上海县人。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考中举人,后中进士。他的家乡是全国财赋中心,当地的商品农业和棉纺织业等特别发达。至于农事,尤所用心。盖以为生民率有之源,国家富强之本”。万历三十六年,江南大水,稻禾无收,他从福建莆田引来甘薯在上海栽种,取得成功。写成《甘薯》,介绍种植方法,并指出甘薯的优点,以使更多的人了解种植。还把北方可直接食用也可兼作油料作物的引种到南方,作《芜菁》介绍种植方法。万历三十九年夏,与传教士熊三拔开始翻译《泰西水法》。当时翻译的过程很独特,一边制器,一边翻译,根据实际需要有选择地介绍西方的引水、蓄水技术,并绘出相关的水利工具图。徐光启还在天津等地购两块田地进行农学实验。并结合自己的农学实践,广泛搜集传统农书和其他书籍中的农学材料,纂成《农遗杂疏》,奠定了《农政全书》中直接实验材料的基础。

——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在农学上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徐光启在农学上取得贡献的原因。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多年从事平民教育的实践中,陶行知认识到发展乡村教育的重要性。1927年,陶行知创办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将“教学做合一”作为校训。晓庄师范的招生考试不仅考国文、常识测验,还要考演说辩论和劳动。陶行知倡导将教育与生活相连结,将学校与社会建立联系,改造学校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他认为,“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摘编自魏波《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

材料二   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德育为首,要教育引导学生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智育要在增长知识上下功夫,教育学生增长见识、丰富学识,为其他各育提供科学依据;体育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劳动教育要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劳动教育重回教育方针,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回归和坚守。

——摘编自范新萍《中国德育》2018年第23期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新时代提倡“五育并举”的意义。
2021-07-06更新 | 3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材料一司马迁撰述《史记》时,“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对于纷杂无凭的说法则依据传说与“古文”相对应,“择其言尤雅者”成编。叙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其编著目的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稽(考证)其成败兴坏之理”。

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他的责任是对所列各种事件的每一细枝末节进行精心审核。叙述时不能为引人入胜而虚构。历史编著是为了让那些希望清晰地了解业已发生的事件以及希望知道将在某一天以同样或相似的方式再次发生类似事件的人从中获益。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和修昔底德编著史书的相同主张。

2018-09-17更新 | 4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托马斯·潘恩(1737—1809)英裔美国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潘恩幼年失学,先后做过店员、教员、税吏等职业。1774年,因对英王言论不敬,潘恩被革去税吏之职,随后远赴北美求生。当时,北美独立的先驱们都还沉浸在“北美英国人”的假想中,全无脱离英格兰独立之心。1776年初,潘恩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常识》出版。他在书中指出:

由于个人能力不足,需要政府提供安全和自由的保障,安全是政府的目的和存在的意义;英式政体是君主暴政和贵族暴政的肮脏残余,是达官贵人们用以剥削本国人民的利器,更是宗主国盘剥殖民地的工具。因此,他呼吁建吁建立自由平等的“世界共和国”。“不共和,毋宁死”的理想在北美造成了空前的舆论影响。在仅有200万居民的情况下,<常识》的总销量高达50万册。受潘恩思想的影响,1776年7月,北美十三州的代表审议并通过了《独立宣言》,北美独立运动正式拉开序幕。

——摘编自《潘恩,被历史辜负的人》


(1)根据材料概括潘恩提出的政治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潘恩的《常识》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019-04-21更新 | 2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