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秦的统一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9 题号:10345277
长城不仅是一座绵延万里的世界著名古建筑,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的象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215年,蒙恬北渡黄河,据守在今大青山一带,利用地势,修缮、增补旧秦、赵、燕长城,并连接起来,形成著名的万里长城。长城的修建不仅有益于长城以南的农业民族,亦有益于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由于长城的存在,民族间补充物质需求的方式逐步由暴力改纳入和平有序的轨道。不可否认,长城曾是民族间的军事防御工程,但它亦是民族间和平相处、友好往来的保证与象征。

——摘编 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长城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认同物,大概是从抗日战争爆发开始的。“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改革开放的迅猛浪潮,使长城更富有新的气质和新的景象。“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召激动人心。长城像一条巨龙,又一次在炎黄子孙们的心上腾飞了。在今天人们的心目中,长城已抽象升华为祖国疆土和人民和平生活的坚强保卫者的象征,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尊严、意志和力量。

——摘编自蔡乐苏《历史发展的主脉与长城的 象征意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蒙恬修建长城遵循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城在中国古代发挥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城象征意义的变迁,分析影响变迁的因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摘编自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并指出其分封的对象。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大一统”内涵变化的原因。
2021-10-20更新 | 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综观中国古代史,便可发现三个现象极为引人注目:一为历史总是在政治上的分裂与统一中曲折前进。每次分裂之后都必然出现更大规模的、更深层次的统一,而且统一在这种交替过程中永远居于主导地位。二为民族关系也总是在斗争和融合中曲折地发展。每一次斗争之后,也总是要出现新的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民族同化(或融合),而且伴随着每次融合的出现,都毫无例外地要出现较长时期的政治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政治上的每次分裂与统一,也总是和民族之间的斗争与融合息息相关,甚至是政治上的分裂动乱愈厉害,民族之间的斗争愈激烈、民族同化(融合)也就愈迅速、愈全面。而民族融合不仅带来统一和安定,而且保证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始终不间断地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同时还把中原地区的汉民族和汉文化不断推上了主导和核心的地位。

——摘自高鹏飞《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散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民族融合”或“分裂与统一”为中心,提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观点明确,史实准确,理由充分,逻辑合理)
2021-11-16更新 | 32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价值。

材料一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岳武王,定居番禹(今广州市)。于通向内地的各个关口屯兵,“绝道聚兵自守”刘邦称帝后,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与剖府通使”,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开通关市,南岳国乘机发展,广泛使用铁器,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吕后执政,汉朝“禁南越国关市铁器”,赵佗又以财务收买附属于汉朝的闽越等郡部族,势力所及,“东西万余里”“以兵威边”赵佗以皇帝自居,“与中国侔(对等)”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前十对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予以谴责,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继续为藩臣,奉贡职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居”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国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南越国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的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公元前111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分社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朝对岭南地区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   如图示意灵渠位置。



(2)从军事角度指出秦开凿灵渠的主要目的,说明原因。
2020-04-22更新 | 1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