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内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1 题号:1034758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改变了过去由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了美国的“福利主义”实验。

——陈庆军《世界近代现代史精要》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了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即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社会福利改革的方式方法。结合所学知识,美国的社会福利改革有哪些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福利制度存在哪些弊端。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在街头求职的失业者背上的小木牌写着:Iknow 3 trades,I speak 3 languages,Fought for 3 years,Have 3 children,And no work for 3 months,ButIonly want one job.

材料二   


                       

材料三   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傅任敢译《全国产业复兴法(节录)》

材料四   新政未能使美国走出萧条、步入繁荣。由于政府对私人企业持傲视态度,对其管制过严,甚至政府直接参与同私人企业的竞争,因而私人企业的活力大大降低,美国经济反而遭到重创,只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来临,美国通过向交战双方兜售军火才使美国真正走出经济危机。

——杨目、赵晓《罗斯福新政:评价及启示》


(1)你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捕捉到哪些历史信息?它们之间存在哪些内在联系?
(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新政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
(3)材料四是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材料四认为美国经济“真正恢复”得益于什么?
(4)联系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从美国经济危机的发生与缓解中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2019-07-05更新 | 2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农业的调整不仅关系农业发展,也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为防止生产过剩,价格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1)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并指出罗斯福调整农业政策的实质。

材料二1978﹣1984年粮食产量统计柱状图(单位:百万吨)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大……有的同志担心,这样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

(2)据材料二归纳1978﹣1984年中国农业经济呈现的态势,导致这一态势的政策因素是什么?

(3)材料二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2018-07-14更新 | 6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罗斯福)所开创的复原、救济和改革立法等等统称为新政。……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制造购买力和刺激工业活动,从而使病入膏肓的资本主义制度重新站稳脚跟。其中主要的新鲜举措是政府掏钱,或曰“赤字财政。”……为了工业生产的“往水泵里先行注水”的这一准备工作,新政政府着手搞一个庞大的借债和开支方案。

——【美】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市场经济并不必然排斥强政府,这里的问题不在于要强政府还是弱政府,而在于它在何时何地应当强化或弱化。

——俞可平《“中国模式”:经验与鉴戒》

(1)材料一中作者为何将罗斯福的经济政策称之为“新鲜举措”?“往水泵里先行注水”主要体现了新政中的哪一个方面的内容?

(2)结合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史实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

2018-12-03更新 | 11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