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二战的进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 题号:103523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纳粹德国对美国宣战之前,美国军舰对非轴心国船只的“护航”一直是美国大西洋舰队军事行动的中心议题。1939~1941 年,大西洋基本的护航模式是将60艘商船分为9~12 个编队,根据端队船只所属国籍的不同,抽调盟国海军执行护航任务。此后,面对纳粹潜艇的“狼群战术”,盟国海军护航舰种逐渐升级为驱逐规和巡洋规。1941年8月,在英美大西洋峰会上,“护航问题”成为英美双方磋商的核心问题,两国最终决定:自1941年8月26日起,美国海军将为盟国商船提供护航,护航范围从美国至冰岛,海军护航正式制度化。英美签署的《大西洋宪章》明确指出:“盟国将确保所有人能够在公海上不受阻碍地、自由地航行”;美国人必须成为“公海航行自由原则”的忠实捍卫者,致力于推进广泛且持久的海洋安全体系建设。至此,美国大西洋舰队的军事活动更加游刃有余。

——摘编自王道 、许海云《论二战中叶美国与纳粹德国的“不宣而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护航制度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护航制度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短时间内席卷东南亚,随即矛头直指缅甸。由于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急需大量物资和外援。滇缅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条援华通道,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的输血管:

为了保卫缅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酝酿成立军事同盟,中国方面组建远征军。1942年1月4日,日军开始进攻缅甸,英缅军节节败退,日军迅速进逼仰光。英方吁请中国军队入缅援救,在英缅军总司令胡敦的统一指挥下对日作战。但是,由于已经失去作战先机,造成缅甸保卫战的失利。中国远征军仍然作出了让英美盟国盟军钦佩的战绩,并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的。从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仁安羌解围战、东枝收复战等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远征军人缅作战的意义。
2020-01-20更新 | 18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斯乃皇祖皇宗之遗范,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然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诏书
材料二 日本在1995年建立了纪念馆,纪念馆坐落在靖国神社旁边,神社里供奉着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许多战犯的遗骸。纪念馆里主要的展品是日本官兵用过的靴子和衣物,至于展示日军罪行的展品则一件也没有。日本退伍军人联合会主席崛江正夫解释说:“修纪念馆的初衷是通过展出战争期间军人们用过的物品悼念战争期间死亡的灵魂。这样,他们的子孙就能以此为荣。”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致力于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针对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问题,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强调,联合国作为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应在国际事务,特别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安理会应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应坚持地域平衡原则,并兼顾不同文化和文明的代表性;涉及各地区的改革方案应首先在各地区内达成一致。
韩国领导人卢武铉指出,1945年,世界大国为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作出了大量牺牲,这些国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创始常任理事国具有影响国际秩序的实力和道德名分。但是,现在有的国家也想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此情况下,有必要考虑这样的国家对世界和平作了什么贡献,是否具有道德方面的合法性。卢武铉说,推选新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当具有地区代表性。例如,拟代表亚洲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国家,只有得到该地区国家的支持才具有地区代表性。
(1)根据材料一,日本天皇认为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分析这一做法反映了日本国内在对待法西斯侵略历史的态度上存在一种怎样的倾向?潜在的危险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三,指出日本对法西斯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对于它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造成了什么影响?除此之外,材料三认为,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还有哪些条件不符合?
2016-11-27更新 | 9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8年10月,一场主要由民间自发组织的宜昌大撤退开始。在预定的40天内,这场举世瞩目的大撤退使民生公司付出了重大代价。16艘轮船被日寇击沉,16名工献出了生命,61名员工受伤致残。但是,他们做出的成绩是巨大的。从宜昌抢运出的单位,既有金陵兵工厂这样的大型军工企业,也有大成纺织厂等民用企业,还有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珍贵文物等。600多家工厂,数以万计的抢运入川的专家、技术工人,以及十多万吨物资设备,很快就在西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区,构成了抗战时期中国大后方的工业命脉,保存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实力、政治实体、工业命脉、教育传承和文化、商业事业的精华,为前线将士源源不断地提供武器和给养,为抗战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

——摘编自徐文杰《世界知识》

材料二   敦刻尔克大撤退,从1940年5月26日至同年6月4日历时九天,英国共动员了861艘各型船只投入撤退,有226艘英国船和17艘法国船被德军击沉。总共有 人撤回英国,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人,比利时军约33万人。但这些部队撤离时将重装备全部丢弃,带回英国只不过随身的步枪和数百挺机枪而已,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英法联军共丢弃了1200门大炮、750门高射炮、500门反坦克炮、6.3万辆汽车7.5万辆摩托车、700辆坦克、21万挺机枪、6400支反坦克枪以及50万吨军需物资。在撤退中,英法联军有4万余人被俘,还有28万余人阵亡,这些伤亡人员中,有的是在抗击德军进攻坚守至关重要的防线时战死的,有的是在海滩等待上船时丧生在德军空袭和炮火下,还有的是在海上随着被德军击沉的船只而葬身大海。

——蒂佩尔斯基《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撤退相同的时代背景,比较“宜昌大撤退”与敦刻尔克大撤退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大撤退的历史作用。(不得抄材料)
2020-02-16更新 | 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