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经济类热点 > 民生问题、人文关怀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6 题号:1036176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氏祖训箴规》对孔子后裔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提出要求,务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崇儒重道,好礼尚德;居家思俭,不要嗜利忘义;子孙为官者,凡遇民间诉讼,必当理性判断,不愧为良吏;读书明理,做一名谦谦君子。

——摘编自《孔氏祖训箴规》

材料二 晚清是家训的革新时期。左宗棠在给长子孝威的信中说:“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国人)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墨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工商业较重于文字,窥东西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材料三 在富平县老庙镇笃祜村头绘制“二十四孝”、中华传统文化等内容的文化墙2000多平方米,每家每户“量身定做”家训牌挂在家门口,宣传、影响村民觉悟和素质,如今村里孝善之行已蔚然成风。

——《寥寥数语却字字珠玑,好“家训”意味着什么?》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学者周天游认为,家训就是成员守则、信条,是家对成员做人做事的一种规范、劝诫。如果没有好的家教、习惯养成,做人做事就缺乏文化、精神的支撑,实现发展的再飞跃会很艰难。针对作者的观点,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全面准确,论述清晰。)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科技创新与人文精神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的实践基础构成科学与人文相互贯通的契合点。马克思曾深刻揭示科学与人文的关系自然科学是关于人的科学,说生活有它的一种基础,科学有它的另一种基础,“这根本就是谎言”。科学从一开始就与人性相关联,与人文拥有共同的人类实践基础,“人的自然科学或关于人的自然科学,是同一个说法”。在科技与人文的有机互动中,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认识与改造自我的实践活动不断向前推进,人类文明不断发展。一方面,科技创新为人文精神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条件和现实支撑,使人文精神的现实展开与不断升华成为可能;另一方而,人文精神对科技创新同样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摘自刘冠君《科技创新的人文精神要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就“人文与科技”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0-01-14更新 | 57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请根据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历史写作

材料一   当地时间(2020年)531日,大批示威者聚集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国会大厦,抗议非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暴力执法致死。成千上万的抗议者模仿弗洛伊德被捕时的情景,脸朝下趴在地上、双手背在身后,并高喊“我无法呼吸”。这样的场面持续了9分钟的时间。


——(材料来源搜狐网)

材料二   I can't breathe!(我无法呼吸),是“黑人之死”事件主人公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膝盖锁喉”时的求救话语。因非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德雷克·乔文“膝盖锁喉”致死,美国国内的抗议活动已从事发地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蔓延至全美超过20个州30多个城市。“我无法呼吸”也成为抗议示威活动中出现最频繁的标语。(2020年)530日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发推写道:I can't breathe!(我无法呼吸)。随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转发了华春莹的这条推文。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这条推文下,不少网友也跟帖回复“我无法呼吸”,并贴出了弗洛伊德遭暴力执法时的照片。此外,还有网友贴出了一张令人震撼的图片,并写道:“美国:我们不与我们的人民站在一起,我们跪在他们的脖子上。”


——(素材来源:环球网)

材料三   “我有一个梦想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的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贫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我并非没有注意到,参加今天集会的人中,有些受尽苦难和折磨,有些刚刚走出窄小的牢房,有些由于寻求自由,曾早居住地惨遭疯狂迫害的打击,并在警察暴行的旋风中摇摇欲坠。你们是人为痛苦的长期受难者。坚持下去吧,要坚决相信,忍受不应得的痛苦是一种赎罪。让我们回到密西西比去,回到阿拉巴马去,回到南卡罗莱纳去,回到佐治亚去,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回到我们北方城市中的贫民区和少数民族居住区去,要心中有数,这种状况是能够也必将改变的。我们不要陷入绝望而不能自拔。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我今天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摘自马丁路德金《我有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115日——196844日),非裔美国人,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美国牧师、社会活动家、民权主义者,美国民权运动领袖。

1948年大学毕业,1948年至1951年期间,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造。1963年,马丁路德金觐见了林登贝恩斯约翰逊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1963828日,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19684月,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后,被人刺杀,年仅39岁。从1986年起,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3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根据以上材料请你以“我无法呼吸”为标题写一篇关于美国黑人由来、黑人遭受奴役、黑人在人权上遭受歧视的文章。【要求:1.不得更换题目2.必须有黑人的“由来”、“奴役”、“歧视”等相关介绍以及你对美国社会有色人种问题的相关评论(议论)。3.字数300左右】
2020-10-23更新 | 22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人的生育观中,男尊女卑观念由来已久。随着母系氏族公社的消亡,父系氏族公社的确立,男性与女性社会地位发生了一次彻底换位,出现男尊女卑观念的萌芽。这次男女权利地位的转移更多的是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着眼的。

男尊女卑的观念主要形成于封建社会初期,并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强化。然而,处于主导地位的观念并非一成不变。秦一统天下后,大兴土木,修长城、宫殿,导致大量力役死亡,而绝大数力役均为男性。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男尊女卑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据《乐府诗集》卷三十八记载:“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住。”在巨大的痛苦压抑下,人们在生男生女问题上做出畸形的选择。唐宋时期,天灾、人祸等上述类似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喜生男还是生女,情况较为复杂。《长恨歌》中有这样的句子“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战争、劳役、自然灾害、暴政都有可能导致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男尊女卑的观念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这种付出惨重代价引起的改变并不是人类的真正进步。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


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围绕有关生育观方面的内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020-09-18更新 | 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