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经济类热点 > 城市化进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1 题号:10387341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什么欧洲的贸易和商品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而且后来显然促进了社会转型,使以土地为核心要素的农业社会演进到以资本为核心要素的工业社会?这应该是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和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自11世纪以后,欧洲农业耕作技术与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11至13世纪的拓边殖民运动也使得耕种面积不断扩大,从而保障了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另一方面,14世纪中期前,欧洲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一直存在,农业技术的进步节省了劳动力,使得一部分人从旧有的土地经营中摆脱出来,人口开始大量流动,从而带来了商业贸易的机会,而商业的复兴刺激了城市的兴起。“因而我们认为中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扩张,是对因人口增长而变成可靠的专业化和贸易所带来的机会的直接反应。”

——摘编自萧国亮等编著《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二   由宋元至明清,中国人口数量呈波浪式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土地利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一方面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田地,另一方面也不断开辟边疆、山区和海岛。清代江西、湖广、广东、四川、陕西、贵州等地的破产流民源源不断进入川、陕、楚三省边界地区,于是“老林渐开”,“可种之土愈广”,且“多资木箱、盐井、铁厂、纸厂、煤厂、佣工为生”,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业方面,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着为交换目的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但规模都不一定很大。与此同时,大量非商品生产者的产品进入市场交换,从而带动了商业的繁盛。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和东南沿海个别城市或某些山区的手工业部门中首先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增长,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领域中。19世纪中期以后,外国机制商品开始涌入,中国传统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基础被逐步瓦解。                            

——摘编自郑学稼(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欧洲和中国人口增长所产生影响的异同。

材料三: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可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下表反映的是江南部分市镇及其经营项目)

市镇经营项目
湖州府南浔镇、菱湖镇、乌青镇、苏州府震泽镇、嘉兴府石门镇桑蚕缫丝
嘉兴府王店镇、王江泾镇、湖州双林镇、苏州府盛泽镇丝织业
松江府华亭县朱泾镇棉纺织业
桐乡县炉头镇冶铸业
桐乡县石门镇蚕丝、榨油
归安县善琏镇制笔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江南市镇的特点以及兴起的原因。

材料四 中国城市化从1840年开始起步,在近代第一批通商口岸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化城市,但发展很不均衡。一直到1950年后城市化进程才开始稳步推进,但30年时间内仅仅从11%发展到19%,而这一时期全国的工业总产值却增长了38倍之多。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城市化才开始迅速发展,到2012年城市化率达到50%左右。             

——摘编自《中美城市化进程比较》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

材料五   1949-2013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知识点】 城市化进程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城镇化、郊区化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当时在二战的背景下,为了疏散大城市的人口,有效保护生产战争所需物资的重工业,首批小城镇在中心城市周边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起来。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的小城镇建设进入新阶段。随着英国海外殖民地的独立,外来人口大量涌进英国中心城市,给城市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由于本土科技的发展和外来投资的增加,新兴工业部门不断出现。为寻求发展空间,以开发区为主要形式的一批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心城市附近发展起来。相比之下,这一时期大城市的人口增长缓慢,甚至一度停滞,出现了“逆城市化”倾向。

——摘自2010320日经济日报《英国富有特色的小镇建设》

材料二   随着乡镇工业的高速发展,全国建制镇高速增长,19831986年全国设镇7750个,平均每年增长1680个。19871991年,全国设镇1737个,平均每年增长347个。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视察,全国再度掀起经济发展高潮,小城镇建设再次出现高速增长的势头,1992年这一年设镇2084个,比前5年的设置总和还要多347个,19931994年设镇1671个。到1994年底,全国建制镇16702个,其中东部经济地带7298个,中部经济地带7017个,西部经济地带1895个。由于东西部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镇与镇之间的规模差异也比较大:一是人口,全国最大的镇,有近10万人,最小的甚至不足千人,人口相差几十倍;二是面积,有的镇过大,已发展到相当于中、小县的规模,有的镇过小,仅几平方公里。

——摘编自叶冰《论中国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小城镇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小城镇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小城镇建设的认识。
2021-04-06更新 | 11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8世纪的唐朝,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10%,到1840年中国城市人口比重反降到5%左右。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走上了依附性现代化道路,城市与城市生活方式表现为富有近现代色彩的欧洲文化登陆沿海一带的口岸城市与基本停滞于传统生活的广大农村的二元结构。就城镇本身而言,不仅形成古风淳浮的内地传统型城镇和凉风习习的口岸城市的二元结构;而且,同一口岸城市,也往往形成新老城区、华人社区与洋人租界对比鲜明的二元结构。

——摘编自胡焕庸、张善余编:《中国人口地理》等

材料二   工业化导致大量人口从乡村移居城市,使城市人口密度迅速增加。有不少先驱


者期望通过改变城市的建筑、设计,最终为市民大众提供价廉物美的住宅空间,他们利用钢筋混凝土、平板玻璃、钢材等新的建筑材料,打破了千年以来建筑为权贵服务的原则和完全依附于木材、石料、砖瓦的旧传统。20世纪也许是迄今以来西方城市建筑史上最辉煌的一个世纪,也是最令人茫然的世纪。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个世纪会在西方城市的土地上留下如此多、如此怪、如此大的建筑。工业化的需求改变了城市的传统功能,形成了以交通枢纽(火车站、码头等)、工厂区域、工人居住区域等为中心的新城市布局。

在工业文明影响下,在伦敦、巴黎和柏林,城市道路不断开辟、延伸,变得四通八达起来,路灯、下水道、电灯、电话、煤气开始逐渐普及起来,城市的近现代生活开始出现了。18世纪至19 世纪西方国家的工业化,给西方城市带来了污染、贫困、犯罪、拥挤等问题,在其后的100多年中,人们又为消除这些文明的"附属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摘编自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城市发展特征,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工业化对西方城市发展的影响。
2023-01-09更新 | 13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受工业革命影响,英国伦敦人口在1831年达到159.5万人。当时,伦敦虽然形成铁路干线的基本格局,但并没有解决城市严重的交通堵塞问题。不过,铁路建设为后来伦敦地铁的修建积累了经验,准备了人才和技术的条件。市政律师查尔斯·皮尔森提出修建地下铁路的建议,并做了大量游说工作,使修建地铁的法案在1854年获得伦敦市议会的通过。伦敦市政府组织强烈支持地铁工程,并购买了价值200000英镑的都市地铁公司股份。经过四年施工;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63年在伦敦正式开通。地铁不仅使人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往返于居住地和工作场所之间,而且把大量市中心人口疏散到郊区。1877年,伦敦区域地铁线路延伸至威斯敏斯特,从而推动了贝德福德公园的开发。还有在肯辛顿附近举办过许多展览会,每年大量游客都蜂拥而至,这主要归功于地铁公司发行了只需1便士的往返票。

——摘编自贺鹭《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地铁》

材料二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北京地铁于1965年开工。作为中国的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修建包含着无数创业的艰辛。由铁道兵等组成的施工队伍,仅用了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地铁一期工程就建成通车。受“适应军事上的需要,兼顾城市交通”的建设方针影响,北京地铁建成了一条不符合运营要求的“战备线”。1978年,北京地铁全体职工经过许多不眠之夜的连续奋战,改造和整治设备,为首钢等西郊大厂上万名职工提供了上下班交通工具,为他们每天减少一个多小时的出行时间,而且为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地铁从战备型向运营生产型过渡起到关键作用。1996年,北京地铁开始实行3分钟间隔运行方法,地铁早、晚高峰的拥挤现象得以缓解。在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中心区人口、产业向新城转移,由地铁等方式组成交通网连接通州、大兴等新城。到2050年,中心区至较远的卫星城可在70分钟左右到达,为把北京建成宜居城市提供便捷、舒适、环保的交通服务。

——摘编自王德兴《北京地铁4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伦敦地铁修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北京地铁修建的特点。
(3)根据材料,简析伦敦地铁与北京地铁建设产生的共同影响。
2021-05-07更新 | 2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