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 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9 题号:1048115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一个合理的、健康的社会往往至少要由两套社会机制来维系,一套是较为健全的政治、法律制度(如民主政治等),另一套是社会的道德准则(它往往和宗教信仰或伦理体系分不开)。前者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但它主要应是保护人民的各种权利和要求人民对社会尽一定的义务;而后者则往往和人们的个人信仰有关.对于后者,只要是有益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就不应用政治权利去干涉,它对政治来说,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汤一介 《瞩望新轴心时代》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提炼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关系清晰)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1】“国家统一”

材料   从秦汉时期国家的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为什么地理条件殊异、民族成分众多的中国能凝结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李山在《先秦文化史讲义》中提出,“西周建立的政治制度,使华夏大地众多人群走上了统一化的文明进程,中华民族的基础由此而得以生成。”也有学者认为各民族相依共存的经济文化联系是把我国各民族维系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中而世代传承的重要纽带;美国学者费正清对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内部的一体化现象发出感慨,他说:“中国的地理因素实际上并不利于中央集权,更多的是制度的力量。”


阅读材料,提取一个观点并对其进行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0-07-02更新 | 145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2】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体制将社会基层牢牢掌控,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皇权不下县,县下唯宗族”的观点,认为“行政管理还没有渗透到乡村一级,而宗族特有的势力却维护着乡村的安定和秩序”。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又提出了“双轨政治理论”,认为“一方面是自上而下的皇权,另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绅权和族权,二者平行运作,互相作用,形成了皇帝无为而天下治的乡村治理模式”。


提炼材料中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0-11-27更新 | 213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历代中央王朝设置机构、官吏,管理宗教事务的制度。它是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历代王朝都设置官吏和机构以管理宗教事务。周朝设有太卜和占人等职官,负责卜筮吉凶。秦统一中国后仍因周制,设太卜官掌占卜,并设奉常,掌宗庙礼仪;自秦、汉、三国至晋,太常之设,既为职官名,亦为其机构之名。宋、齐、陈时,机构为太常,掌其职的官职为太常卿。宋代的道教和佛教事务,先由太常寺掌管,后归鸿胪寺。“中太一宫、建隆观等各置提点所,…掌寺院僧尼帐籍及僧官补授之事”(《宋史·职官志》)。明代中央除设掌祭祀礼乐之事的太常寺外,还于洪武十五年设僧司、道司,掌天下僧道。在地方的府、州、县设有专门机构,分别掌管当地僧、道事宜,并都是选精通经典、戒行端洁者主其事。明代规定府、州、县的僧道数额、限制出家年龄,僧道官员的选拔要经过统一考试,遴选通晓经义、恪守清规者,由中央认定资格,发给度牒;特别是清代制定《嘛事例》五卷,这些都起到了规范宗教活动的作用。

——摘编自知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简说》


材料论述的是中国古代宗教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蕴含了中国古代政治的诸多信息,从材料中提炼一条信息,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史实予以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0-04-29更新 | 1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