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6 题号:1050158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包世臣,字慎伯,乾隆四十年(1775年)出生于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5岁启蒙读书,8岁便开始学做八股文。其时,清王朝吏治日益腐败,武备早已废弛,人民生活每况愈下,农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面对如此的历史处境,包世臣深感帖括之业(指科举)无补于事,于是转而关心探究社会经济问题,早在1800年前后包世臣的经世思想即已形成并趋于成熟。就包世臣的经世思想来看,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批判旧学,摆脱汉学、宋学的束缚;二是强调学以致用,重视社会实践。有学者指出:包世臣对于嘉道时期“经世”学风的形成,是“上承亭林(指顾炎武),下开龚、魏,旁及阳湖派诸子的一个重要人物”。

——摘编自郑大华《包世臣与嘉道年间的学风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包世臣经世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包世臣的经世思想。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到了东晋已有三百多年。佛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寺院大量兴起,佛教团体日益壮大,对寺院管理便成了问题。此时佛教的发展,也到了一个关键时刻,一个转折点,从过去的基本上是送进来的阶段向拿进来的阶段转变。晋末宋(南朝宋)初的西行求法运动,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兴起来的。在所有这一些西行求法者中,法显无疑是最突出的一个。他所到之地最多、最远,也真正到了印度。在法显之后,到印度的中国求法僧人逐渐多起来了。法显携归翻译的戒律,对于中国当时的僧伽来说,宛如及时的春雨。

《法显传》时印度的影响重大。印度古代缺少真正的史籍,研究印度古代历史,必须借助于外国的一些著作,其中尤以中国古代典籍最为重要,而在这些典籍中,古代僧人的游记更为突出,《法显传》便是其中最古的和最全的著作之一。研究印度古代史的学者,包括印度学者在内,都视之为瑰宝。有一位著名的印度史学家曾写信说:“如果没有法显、玄奘和马欢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不可能的。”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显赴印度求佛法的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显西行的历史意义。

2016-11-27更新 | 9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19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

                            ——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
2020-09-02更新 | 15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是一位反对黑人奴隶制的坚强战士,毕生为消除社会中这一最大的罪恶而竭诚努力。林肯出生于穷人的家庭,年轻时通过自学成为一名律师,后步入政界。由于受家庭贫困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他同情奴隶,反对奴隶制度。青少年时代,林肯阅读了很多进步书籍,特别推崇杰斐逊的政治主张;并完全接受杰斐逊提出的民主原则都是建立在“人人生而平等”这一政治基石之上的观点,认为“人人生而平等”是美利坚人民的民族精神。南北战争爆发后,在军事上,北部总是处于失利的态势。林肯认识到,仅以北部现有的实力是无法与南部的反对派势力相抗衡的,如果依靠奴隶这部分力量的话,北部取得战争胜利还是存在可能的。1862年,林肯发表《解放奴隶宣言》,1863年又正式命令解放奴隶,但黑人没有得到政治权利,也没有得到土地。

——摘自苏日娜《林肯废奴思想变化原因探究》


(1)根据材料,分析林肯废奴思想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林肯的废奴制。
2018-12-06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