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 题号:1052686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玄奘(602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早在玄奘之前就有很多人西行取经,这些事迹让玄奘心生向往。其中东晋僧人法显的成功及其所撰《佛国记》,更直接激发了玄奘求取佛教经典的决心。另外一个促使玄奘西行的重要原因是,玄奘在学佛过程中发现,当时佛教界对同一经典的诠释存在巨大差异,这种歧义不能相互统一、协调,对于佛教的发展是明显的隐患。唐武德九年(626年),玄奘在长安遇到来自中印度的僧人波罗颇密多罗,他是印度纳兰陀寺权威佛学家戒贤的弟子,能记诵大小乘经典十万颂。玄奘听他说戒贤深谙百家佛学经典,并且正在纳兰陀寺讲学,于是立下西行求法的决心。

材料二:玄奘回国后的大部分时间放在翻译工作上,他一生共译佛教经论75部1335卷,无论是翻译数量,还是质量,都是空前的。他还创造性地发明了新译。以前的翻译方式叫旧译,旧译以真谛和鸠摩罗什为代表,旧译者多为外国人,这些人因不精通汉语,或者过于强调意译、直译,往往让中国人难以理解。玄奘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他既精通梵文,又精通汉语,所译经典既不失原旨,又通顺流畅,便于中国人阅读。玄奘回国后还写了一部重要的著作,就是《大唐西域记》,此书记录了西亚、南亚广大区域内的国家、地区的社会历史变迁及当时的状况,玄奘此书中有些资料,是其他书中所没有的,因此,这不仅让国人开阔了视野,也对印度考古界提供了大量史料。现在几乎所有涉及古代印度问题的书都会引用这本书中的内容。


(1)根据材料一,概述玄奘决定西行取经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述玄奘西行取经的影响。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许衡(1209-1281),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在金元鼎革纷乱之际,他以“建皇极,立民命,继绝学,开太平”为己任,在京兆的郡县广办学校,并从笃实践履的角度阐释理学。他的弟子“彬彬辈出,致位卿相”。许衡为元廷定官制,立法规,造历律,提倡行汉法,重农桑。在他的影响下,元中期仁宗恢复科举;文宗大兴文事,整顿吏治,编纂《经世大典》等。时人认为“我元之宏规,有非三代以下有国家者之可及矣。”许衡去世后,元廷追封其为魏国公,“诏从祀孔子庙廷”。

——据周少川、罗或《许衡的政治实践与政治主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许衡成为一代名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许衡的历史活动。
2019-12-25更新 | 22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的弟弟。自春秋以来,周公被视为大儒、圣人。

周公随武王伐商。武王在牧野誓师,周公作《牧誓》。誓词中痛斥商纣王不祭祀祖先,不重用自己同祖兄弟,暴虐百姓,导致天怒人怨和商的衰败。西周建立后,武王病故,成王年幼,周公辅佐成王。他为国家日夜操劳,常常在吃饭的时候会见有急事找他的宾客,不得不把刚含进嘴里的饭吐出来。周公平息东方叛乱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实行分封制。周公反复告诫分封的成员,要实行文王的“明德慎罚”的方针。周公为保证西周王朝的长治久安,制定和推行礼乐制度。它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尊卑贵贱的区分。

周公摄政的第7年,成王已年长,于是周公还政于成王,自己退居臣位。他写了一篇文章叫《无逸》,劝导成王不能骄奢淫逸,既要敬重天意,也要爱护百姓。

——摘编自刘淑英《中国古代政治家》


(1)根据材料分析周公对西周的建立和巩固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周公为什么在后世备受推崇?
2020-08-10更新 | 1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荣毅仁(19162005年),江苏无锡人,荣德生之子,青年时期的荣毅仁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进入家族企业勤奋工作,到新中国成立前,他已是拥有20多家纺织、印染、面粉和机械工厂的荣氏企业代表。

新中国成立后,荣毅仁率先接受公私合营,1957年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

在“文革”中,荣毅仁身处逆境,英雄无用武之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为了探索国际经济合作之道,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他于197910月成立了一个直属国务院的CITIC投资机构——中信公司,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1980年代初期,中国22项重点工程中的大项目——江苏仪征化纤工程,因投资不足准备下马。纺织部找到中信公司寻求帮助,中信公司经慎重研究,提出了向海外发行债券的办法。19812月,中信公司成功地在日本发行了100亿日元的债券。而当时中信的这一举动,一度引起争议,习惯于“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封闭式思维的人们,对此难以理解。但事实胜于雄辩,仪征化纤厂以突出的效益证明中信的选择是正确的,这次集资创举也因此被称为“仪征模式”。1986年底,荣毅仁被美国《幸福》半月刊评为世界知名企业家,他也成为建国后国内企业家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

——摘编自《荣毅仁:中国民族企业家的典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荣毅仁不同时期在经济领域探索和实践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荣毅仁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022-07-14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