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84 题号:10542350

材料   洪武八年“诏中书省造大明宝钞,命民间通行。”宝钞发行伊始,为了保证纸币流通,政府严禁民间进行金银货物交易。虽政府三令五申严禁民间金银交易,但是金银的流通并没有中断,两浙、江西、闽广等地百姓重钱轻钞,宝钞严重贬值,钞法难以推行。正统时,白银在民间流通中已取得优势,明朝政府的货币政策也随之转变。明英宗即位后将南畿、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的田赋米麦400多万石折征银两,即所谓的“米麦折银之令”,即“金花银”,确定了白银作为法定支付手段的地位。经济的发展和流通范围扩大,社会对白银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到嘉靖年间,白银的货币化基本完成。至万历时期,政府把所有的地税、贡纳、福役、人头科,都归入田亩里面,计亩征银。除了在苏、松、嘉、湖地区征本色米,以供京师漕粮四百万石外,全国各行省所属各府州县之田赋全部由征粮变为征银。无论是国家税收,军饷官俸,京库岁需还是民间借贷等都是用白银,白银成为唯一具有充分货币职能的货币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与明朝兴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白银货币化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历史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研究历史上货币流通的现象,可以加深我们对时代和社会的认识。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现象之一: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历史现象之二:1盎司黄金35美元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34年,美国政府将1盎司黄金的价格固定为35美元。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1年,美国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历史现象之三:美元与中国货币

1948年1月至8月,1美元同中国法币比价从17.8万元升至1108.8万元。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价有所调整,1美元同人民币比价从2.8元曾升至8.27元,近年来又回落至7.0元以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丝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933年和1973年美元两次贬值的背景。
(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美元贬值造成的影响。
(4) 结合材料三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上述两个时期中国货币兑换美元汇率变动的社会条件。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货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19-12-25更新 | 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国际货币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被普遍接受的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构成这一体系的就是“国际货币体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时期演变
1870-1914年间的古典金本位制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结算。
1929-1945年期间金本位制无法维持,出现了不能兑换黄金的纸币本位制。
1945-1973年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际货币格局。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976年至今牙买加体系
浮动汇率制度改革、黄金非货币化、扩大信贷额度、增强特别提款权等。

材料二 近日,“罗斯银行资本”管理公司率先在俄罗斯推出人民币和港元资产开放式基金。俄罗斯中央银行已登记该基金。中国传媒大学信息管理与决策研究所研究员逄锦华对国际商报记者分析:“此次在俄罗斯推出的人民币和港元资产开放式基金,是俄方银行机构深化人民币资产在俄金融市场的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人民币货币标的金融资产有效引进的生动案例。同时,借助圣彼得堡证券市场实现人民币和港元“走出去”,也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了助力。”

——2022年12月2日中国商务新闻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国际货币体系变化的阶段特征,并分析影响国际货币体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2)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及影响。
2023-01-10更新 | 13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考古发掘中发现的一组中国古钱币。


图1:铸行于西域古龟兹国的一种通用货币,发现地在今新疆库车一带。一面有汉文篆体“五铢”、一面有龟兹文字,或“五铢”汉字与龟兹文字同铸于一面,又称为“汉龟二体五铢”钱。

图2:考古人员在新疆北庭故城的外城墙南门遗址发现。实际重量不再以锱、铢、两的二十四进制计量,开始以厘、分、钱、两的十进制去计量,起用这种新衡制,换算便利。

图3:近代以来在南海和国外很多国家、地区不断有永乐通宝的大宗发现。钱面文字“永乐通宝”四字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从右而左直读,其文字笔画清秀,制作上铸工精湛,整齐划一,钱文秀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货币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1、图2、图3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具有的史料价值。
2021-11-07更新 | 4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