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探索与失误 >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06 题号:1063199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已经编制出了十二个“五年规划”。“十二五”规划提出,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增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材料一 西方人在刚开始时很是怀疑苏联创造新社会的计划,很多人都认为它一定会失败。而随着一系列五年计划的展开,怀疑逐渐变成了真正的兴趣。但是那些有足够兴趣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却又对苏联的印象都不好,如果还不能称为幻灭的话。他们对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感到震惊。不过在另一方面,大部分西方人也都同意,没有五年计划造成的工业增长,苏联就不可能在二战中对打败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贡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说明西方人是如何评价苏联五年计划的。
材料二

(2)图片反映了两个“五年计划”中的什么现象?各自的影响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会(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刘少奇的政治报告,不仅系统地论述了以《论十大关系》为中心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而且进一步提出和解决了一系列战略问题。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明确指出:我们党已经领导人民取得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二: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干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材料三:

材料四: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然很不适应。宪法已明确规定在农村建立乡政府,政社必须相应分开。

——引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1983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八大认为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一矛盾?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3)材料四中提到的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2018-07-24更新 | 6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1969年6月第一版北京市中学试用课本《工农业基础知识》第二册部分目录:
最高指示: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夺取工业战线的新胜利
第一章 物质和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
原子 原子量
元素 元素符号
分子式 分子量
单质 化合物
化学变化的实质
钢铁 铝
我国钢铁工业的大跃进
炼铁
炼钢
化学方程式
铁的合金和合金钢

金属的锈蚀和防护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该教材的时代特点。
2016-11-27更新 | 7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1)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一图片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材料二表明我国当时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形成这个特点的必要性。

2018-03-17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