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政治类热点 > 对外交往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7 题号:10748113
为了适应中国的习俗,利玛窦等传教士不仅取了中国姓名,而且还仿效中国人文雅的习俗,在本名之外再取一个字号,即所谓的“尊名”,以适应在中国社会中维持高雅的身份。西方传教士这一做法目的是
A.赢得中国士大夫的理解和尊重B.减少传播西方天主教的阻力
C.促进中国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流D.帮助中国更好的的发展科技
【知识点】 对外交往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9月25日,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被无理拘押1000多天后,终于乘坐中国政府包机平安回国。华春莹28日在回应关于普萨基的表态时说,中国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保护每一位中国公民的正当合法权益。孟晚舟顺利归国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B.两国外交博弈的结果
C.中国重视保护本国公民利益D.孟晚舟自身的优秀品质
2021-10-22更新 | 12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梁启超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所作的《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中指出:“若夫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庚子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其事同非无因,然苟易地以恩,当夫乙未(1895年)二三月,庚子八九月之交,使以论者处李鸿章之地位,则其所措置果能有以优胜于李乎!以此为罪,毋亦旁观笑骂派之徒快其舌而已。”以下不符合梁启超意思的是
A.李鸿章在与列强交涉的过程中立场软弱,存在卖国行为
B.与李鸿章相关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责任主要在于清政府
C.攻击李鸿章的人,只不过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激于义愤,“徒快其口舌而已”
D.在处理不平等条约、维护国家主权的问题上,攻击者未必能比李鸿章做得更好
2016-11-27更新 | 18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发展了“中间地带”的思想,将美苏以外的国家作为可以联合与团结的力量,并积极加强与这些国家的联系。新中国这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A.是中苏关系恶化的开始B.淡化了意识形态的色彩
C.不利于中日关系正常化D.体现了灵活性和主动性
2021-04-16更新 | 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