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10764543
中国历代王朝都比较重视对边疆的经营与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初,汉高祖赠送黄金、丝绸给匈奴,开始采取“和亲”政策以谋求和平。汉文帝时,匈奴黄当、桀龙二人来降,朝廷册封二人分别为弓高侯和襄城侯。汉武帝时期,汉军三次打败匈奴,此后,南匈奴内迁并逐渐汉化。张骞通西域后,朝廷设行政管理区,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

唐朝太宗时,征伐平定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朝廷拜其首领为都督、刺史、将军等,并赠予大量帛与彩缎。唐先后在西北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唐太宗赐婚给突厥首领等赐婚事例,达十余次之多。

清朝立国前,努尔哈赤出于对明作战的需要,满蒙联姻就此开始,之后满蒙联姻逐渐制度化,在清朝一直延续下去。顺治帝时,为了尽快平定边疆地区,规定愿归降者论功升授官职,赏赐金帛。康熙帝时,多次采取军事行动,平定了噶尔丹叛乱,捍卫了西域疆土的安全。

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加强统治。

——摘编自龚梦川《略论古代边疆民族政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唐、清对边疆治理的共同举措,并简析边疆治理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国古代疆域的沿革不仅呈现出空间范围的变化,更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历史见证。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图1

图2

图3

图4
(1)指出以上四幅图所对应的朝代,并说明判断依据。
(2)依据历史时序,从以上历代疆域的变迁中,你认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2021-11-26更新 | 13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62年,清政府设立伊犁将军,其属员大都从内地满洲官员中调任,皆为武职。其主要职责是统领当地驻军及屯田、巡边等。清政府在乌鲁木齐地区实行与内地一致的州县制;对天山南部的维吾尔族聚居区,基本保留其原有的伯克统治制度,给大小伯克一定品级,让他们管理本民族事务;对亲满的部落各族,则实行礼萨克制度,册封各族中的首领为王公、贝勒等,还减免赋税、赏赐财物。清政府从内地抽调八旗、绿营官兵到新疆携券长驻,在各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修筑城堡,这些城堡不仅是军队驻所,后来还发展成为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在天山南北各交通要道、沿边各山口河道重地设置卡伦(哨所),驻军守卫和巡查,以防止不法分子潜逃和"外藩"部民进入。清政府还在天山南北开展了以大规模屯田垦荒为中心的农业生产活动,使新疆大片万古荒原变成了良田,从根本上解决了新疆军府人员的粮食问题。

——摘编自齐清顺《清代对新疆的治理与开发》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治理新疆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2021-12-02更新 | 4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在中国历史上,“边疆”是一个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概念。它最初只是泛指相对于中原地区的“四夷”。其地域并不确定。以后由于中国疆域的逐步拓展。边疆的概念才连新明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清朝立国后,多次采取有力的军事行动,致力于恢复和捍卫疆土的安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清初。称明代瓦剌为“厄鲁特蒙古”,以后成为西蒙古诸部的统称。在厄鲁特蒙古诸部中以噶尔开为首领的准噶尔最为强盛。准噶尔先后征服南疆的回部,进兵青海笼络西藏,侵抚甘肃地区。准噶尔部控制的地域,地跨葸岭东西两地与天山南北,东抵哈密,西及中亚,成为清朝经营西北边疆的劲敌。公元1696年康熙帝率军亲征,平定了噶尔丹发动的叛乱。公元1720年,康熙常又派兵进入西藏,驱逐了准噶尔的势力。清朝统治者还与内外蒙古上层长期联姻。积极传播佛教,利用上层联络和文化影响的作用,促进了内外蒙古与内地的相互了解,解决了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受游牧势力南下威胁的问题。贝加尔湖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黑龙江流域,也归入清朝的版图。

——摘编自方铁《试论历代王朝的疆域与边疆》


(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列举清朝前中期边疆治理的相关史实。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立国后采取的民族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作用。
2021-03-12更新 | 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