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抗日战争 > 抗日战争的胜利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6 题号:1077375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二   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一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2月《中美联合公报》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一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8年12月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族的抗8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并概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第二个公报比第一个公报在内容方面的重要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这两个公报的发表对中国外交关系发展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抗日战争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

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

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材料二   19377——19458月中国战场历年抗击日本陆军兵力数简表

时间日本陆军师总数日军在中国师数日军在东南亚及南太平洋师数百分比
关内东北合计百分比
1937年7月174424%
1937年冬241652188%
1938年冬342483294%
1939年冬412593483%
1940年冬4927113878%
1941年12
月初
5122133569%1020%
1942年冬5823143764%1526%
1943年冬7023153854%2333%
1944年冬9925103535%3838%
1945年8月16826315734%4426%
说明此表系综合研究《大本营陆军部》《关东军》《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等日军战史资料整理而成

——资料来源: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五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选①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抗战胜利所做的理论贡献。选②指出相持阶段中共敌后战场的军事贡献和地位。
(2)材料一中“国民党反共高潮”指什么事件?依据所学,指出中共在根据地为巩固统一战线采取的措施。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用一句话归纳中国战场的地位并加以说明。
2021-03-17更新 | 6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来我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二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2)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促使“兄弟同心”的根本因素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3)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洗刷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而且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请阐述抗日战争的国际意义。
2017-02-17更新 | 30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的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雕塑,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卢沟醒师”和“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020-01-11更新 | 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