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 康熙帝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 题号:10870980
.作为封建帝王,康熙热衷于西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康熙)命南怀仁以西方“治炮妙法”,督造适用于南方山地作战的轻便火炮;平定准噶尔之战,他登高用望远镜观察地形,部署兵力,指挥军队;他邀请传教士绘制全国地图...康熙成了中国追求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者,一位卓有成就的学者专家。康熙纵然走进了无涯学海,涉猎了新鲜的自然科学,却走不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之中。,a

——摘编自张研《原来康熙》

材料二较之明末,西方科学在清初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当时西学的传播往往局限于中国社会的上层(官员和知识分子圈子里)。康熙帝替代了士大夫阶层,成为推广西学的主要领导者。但由于他的阶级局限性,使他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始终没有清醒的认识,他没有也不可能像西方资产阶级那样把科学技术看成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和创造大量物质财富、获得更大利润。然而正因如此,诸多的评判和标签加在了康熙帝身上,使得他或被认为是贡献卓著的“科学家皇帝”,或被认为是“窒塞民智”的“罪魁祸首”。

——摘编自刘溪《西方科学与康熙帝圣王形象的塑造》


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材料一中康熙帝对待西方自然科学的态度,并解释材料中“却走不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之中”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为何“走不进生产关系变革的浪潮之中”?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知识点】 康熙帝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少年时代,勤奋好学,熟读诗书。22岁考中乡试副榜贡生,但这远未能走上仕途。难能可贵的是,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他以44岁高龄在基层任职,并没有丝毫心灰意冷,也没有打算做一个太平官,而是要做到“天理良心”。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他怜贫苦、抑豪强、治盗贼、赈灾荒、清杂派、平冤狱、肃吏治,为官一任,流惠一方,被百姓称为“青天”;他箪食瓢饮,淡泊自甘,数十年如一日,位愈尊而操守愈厉,志节弥坚。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清康熙十七年,于成龙被擢升为江防道员,操练水师,亦卓有成效。在直隶巡抚任内,告诫州县,不许搜刮百姓,馈送长官,如有违反绝不宽宥。赴任两江总督时,于成龙不像其他官员一样大张旗鼓,以示威严,而是与幼子共骑骡车一辆,悄悄入衙。平日里,轻车简从,查访民间,革除积弊,通宵达旦地工作,由于于成龙常常食用青菜而不知肉味,竞还得了个“于青菜”之称呼。1684年于成龙在江宁任上离世,当时整个南京城万人空巷,大家都举着香,跪在地上,嚎啕大哭。这就是正义与纯粹的力量,人性的光芒,永远不被遮拦,善良的意义,永远会被人民所诠释。

——《清初吏治清明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于成龙成为清朝第一廉吏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于成龙“天下廉吏第一”这一现象。

2018-01-22更新 | 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历史一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台湾建省后,刘铭传在“抚番”、清赋、交通和文教等方面展开工作。光绪十二年(1886)四月,他在淡水东南的大嵙崁地方设立全台抚垦总局,下设大嵙崁、恒春、番薯寮等七个抚垦局,采取剿抚并用,开山抚番。仅台北府地区,垦辟新旧荒地多达7万余亩。刘铭传积极推广茶叶种植,在1871-1896年的26年间,台湾茶叶出口增长近12倍。刘铭传还派人到江、浙、皖等省学习植桑技术,从上海和广州引进优良蚕种,大力扶植台湾蚕桑业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刘铭传还尽力在煤矿开采、樟脑出口等方面促进台湾经济发展。

文教方面,刘铭传在台北府设立番学,招纳当地士著头目弟子20人,聘请3名教员讲授汉文、算学、官话、台湾话和礼仪等内容。光绪十二年(1886),刘铭传在大稻埕设电报学堂,培养电报人才。1887年,他延请英国人布茂林为教习,教授西学;聘汉文教师教授中国经史文学。1888年,刘铭传又拟请老师教授图算、测量、制造之学。他在台湾建立大学与中小学。建省后的台湾文教事业有较大发展。

——摘编自陈跃《晚清新疆与台湾建省之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刘铭传对台湾开发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台湾设省的意义。

2017-04-15更新 | 6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康熙和拿破仑,都对本国的统一和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熙皇帝是清朝最堪赞誉的贤明君主,符合了传统中国所谓内圣外王的尺度,他既仁慈也不乏决断力。武功与文治都无与伦比。平定三藩之乱(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的叛乱);遏制沙皇俄国的扩张,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平定割据台湾的郑氏集团,使台湾回归祖国;率领军队征讨厄鲁特蒙古的准噶尔部,击败它的首领葛尔丹。康熙皇帝武功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几件大事,彪炳于史册而毫无愧色。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属于康熙帝“文治”方面的两个措施,概括康熙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

材料二   下图漫画为《镜中的拿破仑》。镜子前的拿破仑,头戴皇冠、手握宝剑;而在镜子中却变成了手拿《民法典》的华盛顿。



(2)材料二中漫画的创意,代表了作者对拿破仑的不同评价与观点。选择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理解。
2019-05-07更新 | 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