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失败和评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 题号:10923594
武汉经济发展历史悠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武汉曾是国家工业建设的重点城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之洞督鄂期间,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从1890年到1909年,先后创办了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湖北缫丝局、湖北制麻局、湖北纺纱官局、武昌制革厂、白沙洲造纸厂、湖北毡呢厂、湖北官砖厂、湖北针钉厂等近代企业,总资本约1130万银两,占同期全国新建官办与官商合办企业的24%,为全国之冠。据统计,至1911年,武汉有大型的官办、民办企业28家,资本额达124万元,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居第二位。

——摘编自廖建夏《武汉近代经济地位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析》

材料二   1953年,新中国效仿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武汉在这一时期的重点工业任务是快速发展机械工业、冶金工业和纺织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将武汉一个百废待兴的商业城市转变成了产能较大的内陆重工业基地。在这5年中,国家为武汉市工业领域投资5.41亿元,占全部投资的35.4%,新建、扩建工厂160多个,其中新建企业32个,已全部或部分投入生产的29个,1957年全市工业部产值12.69亿元,是1952年的2.9倍,是1949年的4.6倍。

——摘编自张凯《历史文化视域下的武汉重工业遗产探究(1890~196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武汉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近现代武汉工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时说,四个实业界人士不能忘记,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纺织工业的张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之洞,清末重臣。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他以武汉为中心,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如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居全国之冠,资本总额约为1130万两白银,并形成了以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为龙头的湖北工业内部结构,武汉也一跃而成为全国的重工业基地。

材料二   张謇,清光绪年间状元。他出身农家,苦读成才。1894年中状元时已41岁。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决定走实业救国的路线,于1895年集资50万两银子,在通州的唐闸镇创办了南通的第一个近代工厂——大生纱厂(后改名大生一厂),以后,又陆续在崇明外沙(今启东)久隆镇创办了大生二厂,在海门创办了大生三厂,在城南创办了大生副厂,并在吕四、海门交界处围垦沿海荒滩,建成了纱厂的原棉基地——通海垦牧公司。

请回答:

(1)张之洞等一些开明官员出于什么目的掀起了什么运动?有何特点?

(2)列举三个近代洋务企业。

(3)张謇倡导怎样的救国主张?他的救国主张在当时为什么不能真正实现?你对他的行为有何看法?

2018-05-04更新 | 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是在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不能根本变革的约束下进行的。洋务派官员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以此为基础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这种制度化的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政府利用其垄断地位与私人企业争夺资源,并且压制私人企业的发展,造成利益冲突,贪污成风。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百年中国经济史笔记》

材料二:日本的改革家们曾预想用“西方的技术、东方的道德”作为日本变革的方式,但很快意识到,“这样的方式与实行近代化是相背离的”,此后日本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在经济上,政府设立工部省等机构,开办了众多国营企业,其景象可以与清王朝的洋务运动相互辉映。但是很快政府认识到国有官营弊端太大,便毅然改弦更张推行民营化,民营化运动导致了日本经济的快速成长,日本的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

——摘编自《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日两国经济近代化发展模式的异同,并分析造成结果迥异的根本原因。
2022-03-15更新 | 3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精耕细作的密集型农业,传统技术发展到了极其完美的水平,中国的经济好像已陷入了一种“高水平平衡的陷阱”之中。西方的干预对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转,产生了深刻的冲击。在过去,由于明清两代政府抑制贸易和航海事业,中国经济变成了内向型的。在19世纪中期战争和叛乱危机中,新活力的诸种因素正在聚集。1860年以后,对外贸易急剧增长,中国建立起它最初的现代企业。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这场变革“仿效西法”,虽取得一时成就,但“徒袭人之皮毛,而未顾己之命脉”,“自强”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开展的这场“自强”运动在经济领域所取得的成效。
(3)据材料二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原因。
2021-01-25更新 | 1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