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经济类热点 > 防疫抗疫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 题号:1096639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逐年的疫灾县数和疫灾面积变化图

材料二   咸丰年间,湘潭举人周焕南的倡议减赋,不仅“将钱粮宿弊,大加厘剔”,使朝廷赋税数年积欠得以清完,湖南民众也得到减赋总额约50万两的实惠。……同治二年广东潮、廉、琼三府及南海等县在绅商组织下抗拒地方官吏利用厘捐财,引起朝廷重视。当时的上谕说:“抽厘助饷,原系一时权宜,万不得已之举,固不可任意苟敛,致怨言之兴。”……广东海阳绅士郭廷集自同治三年至光绪十三年四次主持修复家乡被毁堤坝,他的后人郭兆熊继承其志。……江西东乡生员刘郁典,“每青黄不接,以谷贷人至秋。收则加圆木于斗底,名虽纳息,实未有赢利也。”

——据郭剑鸣《试析晚清灾疫防治中以绅士为中介的政治整合模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疫灾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呈现这些特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疫灾防治中绅士的做法,并说明从中得到的启示。
【知识点】 防疫抗疫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卫生与健康关系百姓生活和社会稳定。

材料一   明代处于中国历史上第四个气候寒冷期,后期异常干旱。入境外国人士的增加,使我国从未有过的传染病也开始流行。1408至1644年间,各地发生的大瘟疫达26次之多。瘟疫等传染病的流行,促使瘟病学说得到发展。中医内科理论建立在《伤寒论》之上,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里记载了瘟病的传染性特征。宋元以来,医家从论症、治法方面对伤寒与瘟病加以区别。明清之际吴有性著《瘟疫论》,提出“戾气说”,认为瘟病是戾气所致,由口鼻传入,进而指出戾气有不同类型,并能产生不同疫病。经过清代名医叶桂、薛雪等人的努力,瘟病学说逐渐建立起体系。

材料二   

时间史事
1660年用水冲刷的厕所由巴黎传入英国上层人士的家庭
18世纪末英国上层开始注意个人卫生,这种习惯逐渐传至欧洲和北美
1842年英国人查德威克发表调查报告,认为疾病同不卫生有密切的联系,提出建立干净的自来水系统,保证个人和公共用水卫生,建立地下排污系统,清扫街道等建议
1848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公共卫生法
1855至1875年伦敦建设下水道现代化工程并全部完工
19世纪中期公共卫生运动在美、法、德等国获得支持,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在欧洲各城市初步形成
1868年巴斯德的细菌理论获得证实,促进了公共卫生运动的发展

材料三   1933年,毛泽东指出:“疾病是苏区中一大仇敌……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乡苏维埃的责任”。1941年,陕甘宁边区成立防疫委员会,开展以灭蝇、灭鼠,防止鼠疫、霍乱为中心的军民卫生运动。1952年,毛泽东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各地掀起群众性卫生运动的高潮,并成立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78年后,各项工作逐渐恢复。除了创建卫生城镇,1987年,中央爱卫会还倡议讲文明、讲卫生、讲道德,心灵美、行为美、环境美。2015年,习近平就“厕所革命”和文明旅游做出批示,要求推动我国旅游业迈上新台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瘟病学说的演变历程,并指出瘟病学说在明清时期形成体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卫生与健康成就取得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重视群众卫生与健康工作的意义。
2019-06-14更新 | 66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39~1640年,鼠疫在西欧曾爆发过60次之多,伦敦是当时欧洲疫情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意大利各城市以及法国等先后通过官方法令形式实施了隔离、检疫、加强公共卫生、组建相关防控机构等防疫措施。笛福在《伦敦大瘟疫亲历记》中描述了1664~1665年的伦敦大瘟疫:“在灾难面前,很多人沉湎于预言、占星以及古老巫婆的传说中;某些狂热分子冲向街头传播预言,假称自己是被上帝派来告诫这个城市的“先知’。”1665年初,伦敦市市长及市议会及时制定、实施了详细的防疫措施:组建相关领导机构,明确其具体职能;关于举报患者、实行隔离、物件消毒、房屋封闭、埋葬死者、禁止公共集会等具体细节要求;对每天打扫街道、及时清理垃圾、流浪动物的捕杀等都做了详细规定,等等。

——摘编自陈凯鹏、王俊周《近代早期英国政府的“防疫”对策》

材料二   1902年,袁世凯用巨款收回了由八国联军把持的检疫机构,改设天津卫生局,“专司防疫清洁事宜”,又下设“时症医院”“妇婴医院”“育黎堂”和“官厕”等4个部门,推行清洁道路、施治病症、防疫检疫等事项。天津卫生局总局设在天津。后因周边“迭生疫症”,又在大沽、北塘、营口、唐山、秦皇岛等地添置防疫院,“派员检疫”。各地卫生局的职责主要有:普及防疫知识;严格疫情通报;组织居民进行环境整饬;推广合乎防疫要求的新式厕所,以及收容流浪乞讨人员等。1904年初夏,营口、北塘等地瘟疫流行,震动京畿。清政府恐列强借故插手国内防疫事务进而要挟朝廷,故决定自主实施防疫,谕令袁世凯等立即组织疫区防疫工作。经数月努力,北洋地区“疫气渐消,全活众多,津郡亦未流行”,防疫取得成功。

——摘编自谷永清、张海林《试论清末“新政”中的卫生防疫事业以北洋地区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中叶英国防疫对策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17世纪中叶的英国和20世纪初的中国防疫对策的异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防疫对策的意义。
2020-05-12更新 | 8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诺贝尔奖获得者莱尔德堡格说:同人类争夺地球统治权的唯一竞争者就是病毒,可以说人类发展史也是一部病毒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防疫制度。政府将应对疫灾视为荒政的一部分,一般以设立施医局、施医送药为主,仅是临时、临事的偶然之举,而受到救助的范围往往仅限于首善之区的京师畿辅一带。……清代,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地方医政体系——医学署、惠民药局,渐次荒废,官方医政体系崩溃。……清代后期,财政拮据,疫灾频频,国家应对无力,只得依靠以赈捐、义赈、义演等民间慈善救助为主的救灾措施。

——李孜沫、陈丹阳《清代卫生防疫机制的引建》

材料二: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英国政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来救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等突发灾难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该决定被认为是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在大疫面前,英国职能部门与官员大都能忠于职守,上行下效,英国民众在防疫其间积极配合政府实行隔离,以控制疫情向外扩散,为此不少人不惜以牺牲自身生命的悲壮代价来换取周边邻近地区的安全。至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等

材料三   清代卫生防疫大事记一览表

序号

   

机构/规章

   

1

同治十二年(1873)

海港检疫

中国海港检疫之始

2

同治年间(1862-1874)

疫区检疫

中国疫区检疫之始

3

光绪二十八年(1902)

天津卫生局


《天津卫生局现行章程》

中国地方施行卫生


行政的序幕

4

光绪二十八年

卫生巡捕

中国最早的种类意义


上的卫生警察

5

光绪三十年

北洋卫生局

中国第一个区域性防疫机构

6

光绪三十年

上海万国红十字会

中国红十字会之始

7

光绪三十一年

巡警部-警保司-卫生科

全国制度性卫生行政起步

8

宣统三年(1911)

《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

中国第一部全国性防疫法规

9

宣统三年

《大清违警律草案》

为警察依据行政法规


执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10

宣统三年

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


意义上的国际会议

11

宣统三年

民政部防疫学堂

培养专门防疫人才

……

……

……

……

——李孜沫、陈丹阳《清代卫生防疫机制的引建》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英两国在防疫措施上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公共卫生事业与古代相比,有何新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带来这一变化的原因。
2020-06-14更新 | 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