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评价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62 题号:1108251
该图反映了苏联1913年与1940年工业生产中钢铁、煤炭、石油工业的变化,从
中能得到的历史结论有

①苏联工业化获得了迅速发展
②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经济基础
③实现了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               
④是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然结果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1928年,一位苏联经济学家在《真理报》撰文指出,尽管过去3年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在苏联出现了与资本主义经济相似的却歪曲反映出来的“危机”:资本主义世界是生产过剩、求低于供,苏联则是商品荒、求过于供。由此可见,该作者(     
A.旨在揭露苏联经济体制的弊端
B.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有所反思
C.认为苏联应该加快建设的步伐
D.希望苏联尽快恢复新经济政策
2022-07-08更新 | 10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苏联时期,曾流传一则笑话:一个美国代表团访苏,参观“伟大的建设成就”。陪同的苏联官员得意地说:“到下一个五年计划时,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你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我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我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请问:造成当时苏联家庭要“开着飞机”赶去“排队”买面包的主要原因是
A.长期战争严重破坏社会经济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食品短缺
C.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消极影响D.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
2020-10-01更新 | 5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纪录片《大国崛起》中有一段解说词:“即使在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的飞机产量,仍达到2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工人们,驾驶着刚刚造好的坦克,直接出厂,迎战德军。”材料主要表明
A.斯大林拖拉机厂生产能力很强
B.纳粹德国侵略遭到斯大林格勒人民反抗
C.斯大林模式忽视了轻工业发展
D.工业化建设为取得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2019-10-21更新 | 8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