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53 题号:11114885
季羡林在《佛教的倒流》中指出,佛教是经过中亚和西域——间接传入中国的,但玄宗时宣扬中国禅宗的《证道歌》传回了印度,为印度人所“亲仰”;另一方面,唐代织锦采用纬线显花,在纹样.上盛行西方式的植物纹(忍冬纹、葡萄纹等)。由此可知
A.古代中外贸易同化了欧亚文明B.古代“东学西渐”的社会影响深远
C.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D.当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异变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既不是互不关联的也不是彼此独立的。希腊文化传播到整个东方,主要是靠追随亚历山大军队东进的希腊商人。同样,印度佛教传布到中国的过程也可以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了解到。”这表明促进东西方文明交融的两种方式是
A.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B.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
C.暴力冲突与和平交流D.希腊商人和亚历山大军队
2020-05-12更新 | 53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洛可可艺术(Rococo),是18世纪产生于法国,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该艺术形式具有轻快、精致、细腻等特点。一位西方学者曾说过:“洛可可艺术风格和中国文化的契合,其全部秘密就在于瓷器所体现出来的纤细入微的情调——洛可可时代的欧洲对于中国的了解主要不是通过文字得来的,而是通过瓷器的淡雅纤细。”由此可见,当时(     
A.西方文化已经传入中国B.洛可可艺术风格成为主流
C.中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D.商品贸易促进了文化交流
2023-06-28更新 | 7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公元前2世纪,张骞在大夏(古国名,都城在今阿富汗北部巴尔赫)非常惊讶地看到了蜀布和邛竹杖,经询问当地人,才知“市之身毒国(印度)”。这反映了(     
A.“西南丝绸之路”的畅通B.成都平原的纺织技术领先全国
C.“草原丝绸之路”的开辟D.河西走廊的交通地位至关重要
2023-08-18更新 | 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