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近现代史 > 辛亥革命 >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11366741
进化五十年

1923年,经历沧桑的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写下了如下一段文字:“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那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这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比,试看这五十年的美国如何?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这五十年的俄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苦乐不等,……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问题
(1)梁启超所言的“这五十年”间,日、德、俄政治上“成败不同,苦乐不等”表现何在?
(2)梁启超所言的“这五十年”间,英、法两“老国”“往前飞跑”过程中又呈现出怎样的差异?
(3)你怎么看梁启超先生的“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这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比”这一观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1986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克罍和铭文,其铭文大意为周王说:太保(指周召公),你用盟誓和清酒来供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养,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从史料的角度说说“青铜器克罍和铭文”的价值。

材料二 2013年至2015年,我国进行了“丹东一号”的水下考古调查。


2013年,丹东在开发新港的清淤中发现水下有异常磁力显示,预测可能存在沉船。2014年,考古人员发现了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初步探明,此船为1894年甲午战争中(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的沉没战舰,暂命名为“丹东一号”。

判断证据

2015年,经过考察出水文物和各领域专家的质询、讨论后,确认“丹东一号”沉船应为。(经远舰、致远舰、超勇舰、扬威舰、靖远舰)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括号里选出一个适当的判断,并找出相应的证据。
判断证据一:
判断证据二:
判断证据三:
(3)观察如图,结合所学说明这幅画创作的历史背景。

2020-10-14更新 | 7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当选总统的一天,立即电袁。谓系暂时担承,仍虚位以待,请袁早定大计。袁答以国体尚待公决,不愿预闻临时政府之事。孙再去电,如由袁之力不劳战争而达成共和,总统必属于袁。袁转而质问伍廷芳以此次选举总统的用意,并争国民会议代表名额与召集权,及开会地点。伍谓选举总统与国民会议绝不相妨。唐绍仪单刀直入,诘伍以总统让袁,有何把握?孙明白回覆,如清帝退位,即推袁为总统。孙一意想由和平途径,使共和实现,袁定要确定总统能够到手,始赞成共和。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 十年前革命的成功,就是民族主义成功。所以民族主义就是和民有的意思一样。革命成功以后,中国的土地和主权,已经由满清皇帝的手里夺回到中国人民的手里来了。但是,我们人民徒有政治上主权之名,没有政治上主权之实,还是不能治国。必须把政治上的主权,实在拿到人民手里来,才可以治国,才叫做民治。这个达到民治的道理,就叫做民权主义。

——摘编自孙中山《在桂林军政学七十六团体欢迎会的演说》(1921127日)


(1)据材料一,孙中山和袁世凯在由袁世凯担任总统、实行共和这一问题上有何分歧?这些分歧的“解决”有何后果?
(2)据材料二,在孙中山看来辛亥革命有何成败之处?
2022-03-27更新 | 11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据《大公报》统计,1905年至1911年,全国共创办报刊933种。其中上海214种,华南124种,江南102种,湖广65种,西南53种,华北168种,西北15种,东北50种,其他地区182种。

——摘自李仁渊《晚清新式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

材料二

广州地区的邮局,1902年从11个城镇的9个邮局及其23个邮政代办点,增加到88个城镇的21个邮局及165个邮政代办所。19078月开始利用粤汉铁路第一段运送邮件,仅一年时间,邮递物品从1290万件增加到1820万件。

——摘编自广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近代广州口岸经济社会情况》

材料三

1907年邮传部统计,上海电政局所辖电报线路里程38000余里,1910年增至44000余里。1911年各省官电收归部办,均由上海电政局管辖。是年,电政局所辖电报线路里程连收归各省官办的电线在内共约100000里。

——摘自交通史编纂委员会《交通史电政编》(第二集)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上述现象与辛亥革命后革命进程迅速发展之间有无关联,并说明理由。
2023-09-02更新 | 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