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古代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63 题号:1140985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在乡村创设以征发赋役为直接目的,以户籍登记、人户编排为手段的里甲制。明代中晚期在乡村流行保甲制,十家为一保,实行连坐和互相监督,嘉靖后还承担轮流赡养鳏寡孤独老人等更多的社会功能。明代后期推行乡约制,没有统一的形制,大多是各乡里结合实际设置相应职务,以道德教化为主要功能,包括宣讲圣谕、倡导互助、处理纠纷等。明太祖禁止官员插手基层乡村事务,通过士绅、宗族和老人等精英群体实施乡村地方自治。为了实现良好的乡村治理效果,明代统治者颁行了许多关于乡村治理的法律条令,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乡规民约和家族法规。

——摘编自林乾、杨练《明代乡村治理体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基层地方治理的特点及意义。

材料二 我国历代医家对传染病的防治十分重视,如《黄帝内经》《伤寒论》《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外台秘要》等著名医著中都有防治传染病的经验的记载,我国第一部治疗急性传染病的专门著作是明代吴有性所作的《温疫论》。他提出“能知以物制气,一病只有一药之到病已”的原则。把戾气侵入途径分为“自天受”(空气传染)和“传染受”(接触传染),既可形成流行之疫,也可出现散发之疫。提出“达原”、“三消”等治法。明代,科学原创力在逐步丧失,但却进入了一个经验与技术大总结的时代。温病学的创立,人痘接种术的发明是这一时期中国医药学发展的新成就,外科总结性著作《外科正宗》成书,特别是明末,一系列专著巨著诞生。

——摘编自《中国古代防疫学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明代在防疫理论方面的继承与突破。总结中国古代在应对重大疫情过程中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至15世纪,黑死病多次大规模地席卷英国,教会提出黑死病是上帝因世人的罪孽而降临的惩罚。中世纪的英国政府虽是在上帝的光环下存在,但还是采取了诸多应对措施。在黑死病期间,英国政府颁布大量特许状,支持教会在伦敦等地开辟墓地来掩埋大量的死亡人口。在偏远的乡村地区,疫病事宜则多半由政府行政官员及其隶属的相应部门处理。英国政府积极地选拔得力官员填补因疫病造成的空缺,黑死病来临之前需要数个月的时间才能得到审批的事务,在黑死病发生之后,往往一周甚至一日之内就可以完成。1350年,国王发布公告,没有特许不得放任何人出境,如有违者,立即逮捕,所有财物一律充公。政府还通过专门的立法,要求居民保持街道的整洁,控制屠宰场散发出来的臭气等。

——摘编自刘黎《中世纪英国政府对黑死病的反应及应对措施》

材料二     新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逐步开展大规模的血吸虫病防治运动。面对广大农村群众长期缺医少药,生病只求神拜佛的情况,各地方政府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卫生宣传工作。一些党员干部还总结出了工作经验,比如对老人应该重点谈论对后代儿孙的好处,对青年重点谈论理想和前途,使群众“看到了自己的伟大前途”。根据中央的指示,各地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方式调节血防与生产之间的矛盾。例如浙江海宁县就动员了5千多人,在完成全县灌溉渠道的同时,完成了全县的500万平方千米的灭螺任务,从而减少了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随着血防工作的深入开展,大批病人获得了新生,过去血吸虫病肆虐的洞庭湖区、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等地现如今都已经成长为重要的农副产品基地和国家重要的经济引擎。

——摘编自窦国纬《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治理血吸虫病的社会动员能力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面对疫情时的相似不利局面,归纳中英两国防控疫病的相同策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疫病防挡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2023-04-22更新 | 11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中国自古便饱受疫病之苦,同时在几千年的抗疫史中总结了许多抗疫的经验,对今天的疫情防控有重要借鉴意义。

材料一   与近现代隔离机制相比,尽管中国古代的隔离措施、隔离方法、隔离观念还比较落后,但早在秦汉时期,甚至更早就已存在的避疫思想、隔离观念……它历经秦汉时期的萌芽、西晋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到两宋时期达到相对完善的程度。尽管明清时期国家层面主导的隔离治疫事务有所衰落,但是以民间社会力量为主导的隔离治疫却得到了长足发展,这种官绅协同的模式不仅促进了传统隔离治疫的发展,并为近现代隔离治疫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杨银权《被忽视的传统:中国古代隔离治疫发展述论》

材料二   随着疫情的频发,从民间到官方皆竭力治疫,但由于医学技术水平所限,往往效果有限,直到清末才略具规模,民国时期较有进步。据1911年7月11日上海《时报》载,当年安徽遭受特大水灾,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皖北灾后患疫百姓众多。在上海华洋义振会会长福开森的号召下,该会于7月初成立救疫队赴皖救治,就诊者纷至沓来,一时应接不暇。该会除施医外,还择极贫病重者再施钱、米,并备牛肉干、牛奶等滋补之品,以助患者速愈。民国初期,每到七八月份,各大城市纷纷成立临时时疫所,免费收治疫病患者。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各慈善团体、民间社团每年均成立时疫救治医院,有上海时疫医院、普善山庄时疫医院等近20家。

——摘编自周利成、左力《近代中国的防疫、验疫与治疫》

材料三   在疫情防控的链条上,密接人员正是最脆弱也是至为关键的那块“木板”,要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的目标,就要精准防控、快速出手,第一时间做到应隔尽隔、不漏一人,而这离不开隔离人员对防疫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对隔离人员来说,他们是用自己一时的不便换取更多人的安全与方便,对这种顾全大局的自我牺牲精神,我们理当心怀感恩、深表敬意。

——摘自《隔离也是战“疫”同样值得尊重》潇湘晨报(2022年4月1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隔离制度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采取的防疫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隔离制度有哪些进步之处。谈谈你对疫情防控的认识。
2022-11-12更新 | 12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先民为抵御疫情,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周易·既济》就指出:“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秦律中明确规定了严格的传染病疑似患者的报告制度,如果一旦发现了疑似疫病患者,就要及时报告并采取隔离措施。《礼记·内则》:“疾病,外内皆帚。”将打扫卫生和病联系起来,可见已明确认识到环境卫生对身体健康的密切关联。东汉末年瘟疫盛行,张仲景愤力写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辨证施治”的基础;其中的经方清肺排毒汤对这次新冠肺炎的有良好的医疗效果。葛洪用青蒿治疗疟疾的发现和医学先辈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的发明,是我国传统医学对人类抗疫事业的两大杰出贡献。

——摘编自王星光《中国古代的疫病探求与防治应对》

材料二   19世纪后半叶,英国在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进程中,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日益显现,公众对城市公共卫生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推动了政府干预公共卫生。英国在流行病肆虐的恐慌中,开始出现政府干预控制疫情的迹象。《1848年公众健康法》是英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干预公共卫生,提出建立卫生管理机构的必要性。英国从1841年就开始免费实施疫苗接种,政府直接参与推广。1865年,英国开始着手组建以实验室研究为主的研究体系,这种科学的预防与控制疾病,推动了英国的公共卫生朝着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赵玉兰、吴俊《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领导者:约翰·西蒙》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20多年里,通过政府的统一规划、组织和大力投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包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科研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布局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政府通过计划手段进行管理,确保医疗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全国绝大部分人口在发生疾病风险时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费用保障。全国绝大多数居民都能够得到最低限度的医疗卫生服务,确保了医疗卫生服务在全国范围的公平供给。

——摘编自牟海林《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公平取向及其实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防治疫病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历史上疫病防治对现代疫情防控的启示。
2022-05-12更新 | 1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