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商业的发展 > 宋元的商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0 题号:11514136
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商品.对世界影响巨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南方诸路到处产茶,其中江东西、两浙、福建、荆湖南北诸路是产茶最多的地方。乾德二年(964年),宋太祖于汴京、建安、汉阳和蕲口置榷茶场,“诏民茶折税外,悉官买,敢藏匿不送官及私贩鬻者。没入之”,并根据茶的价值而定罪。茶叶从采摘到焙制,全是细致的手工劳动,因而需要很好的制作技术和经验。王安石曾说过,“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福建武夷山麓茶园,“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逐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据1871年的统计.湘鄂两省“茶的种植近来有了扩张,几乎较十年前增加了50%”.是年经汉口向英国输出茶叶60万箱,“较去年输出增加了10万箱”。自光绪四年(1878年)后,茶价渐低,避出现“将茶树放弃抛置而另植他物,以寻生活矣”的现象。“外国炒茶及解箱板、烫铅罐俱用机器”,而中国“茶叶的种植、制造和出售,都是出于本地茶农之手,他们墨守长久相传的、刻板的制茶方法,一点也不知道外国消赏者经常变化的嘴好”,图的是维持一家人最低的温饱需求。据统计,1860年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约占全部销售量的90%,1896年则降至42.1%,到1925年又跌至10.8%。

——摘编自秦进才《近代中国植茶叶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茶叶产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绪四年(1878年)前后中国茶叶销量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茶叶对中国乃至世界社会经济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管理为中心的大城市,比起国内贸易的突飞猛进,对外贸易增长更为明显,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宋朝,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贱民阶层数量显著减少,家内服役奴婢更多地来自雇佣。无地农民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更为松弛。

材料三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以及北方边疆地区。……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商业资本也十分活跃,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商人和商人集团,在当时较著名的由徽商、江右商、闽商、粤商等,全国各地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许多以经济职能为主的新兴城镇。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社会出现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022-10-09更新 | 18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某班学生开展“历史变革与社会发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探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变革对历史发展的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探究课题一:从封帮建国到郡县制

西周时期分封了许多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与国王的关系有如下特点:第一,周王无权干涉诸侯过内政,诸侯国内设官分职、组建军队、采用何种方式治民,都由诸侯自行决定。第二,周王无权干涉诸侯国君的废立。第三,赋税收入均归诸侯国,周王不能享用,周王的一切财政收入均来源于望畿(周王直接管辖区)。诸侯国虽然要向周王纳贡,但仅为各地土特产,数量极为有限。纳贡不是赋税,反映不出国家的主权关系。(依据田昌五等著《周秦社会结构研究》)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下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不同。
探究课题二:自然经济削弱和商品经济发展

中唐以前,中国的长途贩运主要以奢侈品和土特产为主,这些产品价值高而体小量轻,容易获取高额利润,总体上是服务于社会上层,除盐、铁等特种商品外,与乡村百姓的生活没有直接关联。而宋代投入市场的商品,在品种上较前代大大丰富了,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金银细工、乳香犀牛之类的高档奢侈品,其消费对象仍以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为主;二是农具、手工业工具以及船只耕牛之类的生产资料;三是日用瓷器、布帛和镇市城郭居民的粮食、茶盐等生活必需品。宋代商业规模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主要表现在后二类商品急剧进入市场,起比重不断上升,并与城乡的生产与生活发生了日益广泛的联系。(引自包伟民等著《宋朝简史》)


(2)依据材料分析,与前代相比,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020-02-09更新 | 7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隋末社会大动乱,唐朝出现了安定祥和的政治局要,再加上唐朝统治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改革,造就了适合工商业恢复和发展的政治环境和经济氛围。如,唐代的均田制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农具的改进和水利的大量兴修,使农业得到巨大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唐代的丝织、陶瓷、金属等制造业也十分发达,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唐政府重视并加强对外经济文化的开放与交流,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摘编自童贤彬《唐代商业发展特点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宋代,商业的发展进入了比较成熟和高度繁荣的阶段,达到了封建社会商业的发达形态。宋代商业分布与内部分工趋于成熟,前者可以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来认识,后者主要包括商品交易的分工(各种“市场”)和商业分工(各种“行”)。宋代开始,政府实行恤商政策,免除了一些商税,尽量保护商人的利益。同时,宋代地区性中心城市通过众多的水陆交通干、支线与其他地区联结起来,形成了若干区域市场和全国性的商业网络。宋代的许多农产品也成为商品,加之手工产品,使商品的品种量大增。从交易程序上看,宋代的商品交换已有较完备的程序,并较多地采用赊销、广告推销和注意陈设等方式,以方便顾客。

——摘编自罗吉义《宋代商业的发展和商业政策》

材料三   地域商人集团的产生和发展,是明清经济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历史现象。明清时期的商人,往往依血缘关系结成商业上的势力,一人经商顺利,便携带子女宗亲俱往,声势显赫的商人家族因此兴起。城市发达的商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人,竞争日趋激烈,仅仅依靠家族的力量是难以应付的。在这种情况下,商人们终于按照几千年传统的宗族和地域观念联合起来,建立起商人的同乡组织——商人会馆。商人及商人集团不仅向官府和地方宗族势力妥协,而且通过与地方宗族势力加强联系来维护其自身利益及社会地位。

——摘编自张守广《试论明清时期地域商人集团的产生、发展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商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商人集团的特点。
2021-04-09更新 | 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