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 美苏争霸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33 题号:11636375

材料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苏边界谈判破裂后,苏联不断对中国进行武装挑衅,制造流血事件。乌苏里江上的珍宝岛成为双方边界斗争的焦点之一。珍宝岛位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方一侧,根据国际法准则,珍宝岛属于中国,并一直处于中国管辖之下。

1969年3月2日,苏军出动装甲车2辆,卡车、指挥车各1辆,开进珍宝岛南端。70余名苏联边防军人分4路对中方巡逻队进行包围,发起进攻。经过1小时激战,我军予敌以歼灭性打击。3月15日凌晨,苏联边防军10余辆装甲车集结于珍宝岛对岸。3时许,苏军出动装甲车6辆掩护步兵30余人从北端侵入珍宝岛。激战9个多小时,我军顶住了苏军的6次炮火袭击和3次进攻,击毙敌上校边防总队长列昂诺夫以下60余人,打伤80余人,击毁击伤坦克、装甲车13辆,缴获军事装备一部。自此之后苏军不再发动直接的军事进攻。

——摘编自张世忠《寸土必争——珍宝岛事件始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珍宝岛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此之后苏军不再发动直接的军事进攻”的原因。
【知识点】 美苏争霸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历史―选修3:2O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5年,美国总统面临的地缘政治一如既往的复杂。即使备受战争蹂确,苏联还是对建立战后国际秩序造成了两个障碍。它的国土面积及其占领的范围破坏了欧洲的均势,它的意识形态挑战着西方制度架构的合法性。共产主义指责所有现存制度是各种形式的非法剥削制度,号召进行世界革命,推翻统治阶级。
斯大林的全球战略非常复杂。他深信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战争,因此“二战”结束顶多是休战。他认为希特勒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殊代表,而不是这一制度的异类。希特勒战败后,不管西方领导人怎么说或怎么想,资本主义国家依然是敌人。苏联的战略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安全,为不可避免的摊牌做好准备。这意味着把苏联的安全边界尽量向西推进,并通过各国共产党和特工行动削弱安全边界之外的国家。

―摘编自亨利基辛格《世界秩序》


(1)根据材料,概括基辛格关于苏联对战后国际政治秩序影响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苏两国对抗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2018-02-08更新 | 5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真题

【推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981年,美国政府采取新遏制战略,“以实力求和平”。1982年,美苏开始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谈判,但因美国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中止。1985年,苏联着手调整外交政策,美国推行新的缓和战略,双方重开谈判。1988年底,美苏达成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初步协议。

1991年7月,历经9年谈判,美苏签订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规定双方削减核力量的1/3,各拥有1600件战略武器运载工具,苏联要从现有导弹中减少36%,美国减少29%:苏联减少现有弹头的41%,美国减少43%。

——据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影响。

2016-06-14更新 | 70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材料   20世纪60年代,随着苏联和美国加紧进行核试验,世界上反对核扩散的舆论日益强烈。1968年美苏分别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上签字,当时有59个国家签约加入。条约以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为宗旨,将1967年1月1日之前制造并爆炸装置的国家确定为有核武器国家,以此永久把世界各国区分为“有核武器国家”与“无核武器国家”两类。有核缔约国承担“不输出”“不转让”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的法定义务;无核缔约国则承担“不制造”“不接受”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的法定义务。1995年,联合国总部举行审议大会,决定无限延长这个条约。

——摘编自黄莉娜《析(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署的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署的影响。
2020-09-05更新 | 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