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儒学成为正统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5 题号:1166445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原始社会末期与阶级社会早期,我国出现了很多神话,其中不少是家喻户晓的,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后羿射日、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这些神话极其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初民的核心价值观。西周时期,制订了较为严谨的礼制,如孝、忠、德、礼等。……到西汉时期,汉王朝经过反复比较和慎重选择,最终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格局。从此,儒家从春秋战国时的一个普通学派一跃而成为天下独尊,特别是董仲舒三纲五常”“天人感应等所谓天人合一价值模式的确立,事实上就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封建化的最终完成,同时也标志着中国人的价值和精神生活完全政治化、宗教化了。

——周兴茂《中国人核心价值观的传统变迁与当代重建》

材料二在先秦时期,已经将矜老恤幼道与德等价值观与司法原则结合在一起。《唐律疏议》开宗明义地指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并规定诸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罪以下,收赎(以钱赎罪)。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从先秦到清末,亲亲相隐(指面对自己亲属的犯罪行为,有所袒护、隐瞒,不检举者,不追究包庇责任,检举控告反而要处罚——谋反等除外)的法律原则一直没有改变。

——转引自周名峰《中国古代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典的经验及当代启示》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核心价值观最终完成的原因。
(2)分析中国古代核心价值观对古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古代儒学家很关注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星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走何也?曰:无何也!足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閣(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

——荀子《天论》

材料二 陛下发德音,下明诏,求天命与惰性,皆非愚臣之所能及也.巨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现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致,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强勉而已矣。

——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三 生有生之理,死有死之理,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天者,理也,其命,理之流行者也……违生之理,浅者以病,深者以死.人不自知而自取之,而白昧之……夫国家之治乱存亡,亦如此而己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荀子的自然观。结合所学,指出荀子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目的。
(3)据材料三,指出王夫之认为国家治乱存亡的关键因素及其思想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时期儒学家探讨的共同主题和出发点。
2019-01-08更新 | 6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所著,苏世军、周宇翻译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湖北教育出版社)一书中,我国古代有七人入选。以下是其中的三位:



(1)从以上三人中选择你最了解的一位,简要说明其入选《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的理由。

材料二   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帝王之将兴,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

——董仲舒《春秋繁露·同类相动》


(2)材料二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观点?儒家思想在哪一朝代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言所行,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材料四   夫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


(3)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

材料五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日:“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日知录》卷一三《正始》


(4)材料五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哪位思想家?后人将上述思想归纳为什么?
2019-06-06更新 | 2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形成和丰富中华民族精神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时代将儒学作为意识形态的主导,这一变革肯定了“以教为本”,否定了“以法为本”,强调文化教育是“为政之首”,有着不宜忽视的积极意义。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北宋中期,儒家知识分子鉴前代士人之失,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他们“毅然以天下是非为己任”,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世风与时局的趋向。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阳明继起,发为学贵自得之论,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良知学说似远承孟子,而含有打破偶像,摇动传统思想权威之倾向。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四 清初大儒黄宗羲虽宗阳明,但主张多读书以穷理之变化,并以实践为归。顾炎武不谈心性,他的治学范围,以典章制度、社会经济为主,诸家以顾氏对后世的影响最大。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将儒学作为意识形态的主导”采取的主要措施。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变革的积极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理学的核心思想。据材料二,概括北宋理学的深远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学贵自得之论”的主要主张,分析阳明心学蕴含的思想价值。
(4)据材料四概括清初大儒治学思想的共同之处。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何现实意义?
2020-04-18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