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政治类热点 > 对外交往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3 题号:117503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化外(政令教化所达不到的地方)人犯罪者依律拟断;隶理藩院者,仍照原定蒙古例。化外人既来归附,即为王民,罪并依律断,所以示无外也。

——摘自1740年《大清律例》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朝处理外国人在华犯罪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

材料二 凡英民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下同)处投禀,管事官先行查察……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人者,管事官均应听诉……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

——摘自1843年《虎门条约》


(2)通过材料二,指出英国在华享有的特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权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1943111日,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与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华盛顿签署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同日,国民政府代表宋子文与英国代表薛穆、黎吉生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这两个条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美英两国同时撤废在华治外法权。很快,巴西、加拿大、挪威、荷兰、阿根廷等国也先后与中国商订新约,放弃在华特权。

——摘编自胡星斗《民国政府收回治外法权的历程》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
(4)综上,概括影响一个国家司法主权的主要因素。
【知识点】 对外交往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关税自主是一个国家主权独立的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5年,在北京召开关税特别会议,与会各国允承中国自1929年起享有关税自主之权。19287月至12月,美、德、意、葡、英、法、西等12国相继与国民政府签订了关税新约或友好通商条约,承认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1927年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中国形式上得到统一,南京国民政府每月收入不过五百余万两,而军费支出达一千八百万两。亟须解决财政入不敷出的严重问题。192921日开始自行实施的第一个“国定税则”,进口税率从原来的5%提高到7.5%—27.5%。虽然国民政府慑于列强特别是英国的压力,不敢改用国人任总税务司和彻底废除外籍税务司制度,但加强了对海关行政管理权的控制。

——摘编自孙宝根《论近代中国海关缉私制度的确立》

材料二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各地陆续成立军管会,对旧海关实行接收和军管。接管是改革海关的开始,是打碎旧中国海关的一种特定形式。在接管的基础上,宣布终止旧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对各地海关的管辖,收回海关行政管理权和关税自主权,确立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对海关的领导,规定一切外轮进口均需先报经军管会批准,对在旧中国海关任职的洋员统一审查处理。外籍税务司制度自此覆灭,洋人控制中国旧海关的历史结束。

——摘编自姚永超、王晓刚《中国海关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末南京国民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的条件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海关建立的方式和意义。
2021-04-12更新 | 17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世界的贸易主要是通过穿越欧亚大陆中部的陆路和环绕欧亚大陆边缘的海路进行的。中国古代王朝的对外政策,服从于“以德抚远”的政治目标,希望建构一个以中国古代王朝为中心,具有共同道义和文化基础的稳定的国际体系。汉代外交“临西海而望大秦”,使节出使各国,“远人宾服”。唐代时,要求对外使节,“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都城长安各国使节云集。明初朝廷四处宣谕,“有贡必封”。清初,顺治曾诏谕:“南海诸国,有能倾心向化、称臣入贡者,与朝鲜一体优待。”中国古代王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点是和平的文化影响,而非武力的征服和领土的扩张。

——摘编自韩舁《中国古代的外交实践及其基本原则》等

欧洲没有一个国王颁布禁令,禁止海外冒险事业;……以伦敦公会大商人为主的英国特许贸易商人在这一时期英国海外贸易商人群体中占据主导地位,1500年他们控制了英国出口贸易量的一半,到16世纪中叶甚至达到90%,但是16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学徒法案》(1563年颁布)的实施,来自绅士、骑士、贵族以及农民等各个阶层的人员都参与了海外贸易。

——摘编自张乃和《15——17世纪中英海外贸易商人主体权利之比较》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郑重宣告:“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举行会谈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召开亚非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二十三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

1969年3月,珍宝岛之战使中苏关系彻底破裂.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中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安全战略。

1969年,尼克松已经认识到一个多极世界格局的出现,主要标志是美国接受与苏联的核均势及将欧洲、日本和中国作为有竞争力的力量中心。尼克松决定放弃过时的两极对抗体系,重建大国间的“均势”.

——摘编自《尼克松主义及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等

材料三:新时期中国重大外交事件(部分)

时间事件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80年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恢复在IMF和WB的席位
1984年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成员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
1988年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
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6年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2001年加入WTO;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008年派出军舰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
2011年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
2016年举办G20杭州峰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外交与西方近代外交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能够冲破美国外交封锁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及背景。
2021-04-02更新 | 8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以美国国务院顾问汉斯摩根索为首的国际政治现实义学派提出了以权力为核心的现实主义理论:“权力是以实力为基础的,增进国家利益就意味着增进国家实力,增进国家实力则意味着增进国家权力,而增进国家权力反过来又增进国家利益。”进入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政府的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等人提出了相互依存理论。该理论针对现实主义理论过分强调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中的无政府状态及权力冲突,认为需要运用合作与结盟的战略来实现美国利益。冷战结束后,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参与和扩展”战略,并确定了该战略的总目标是建立和维持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

——摘编自黄晓科《二战后美国霸权的演进与发趋势》

材料二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战略发展情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
“一边倒"“两个拳头打人”“一大片、一条线”“不结盟”“找伙伴”“共同发展”“大融入”

(注解:“两个拳头打人"”,依靠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和以苏联为首的修正主义以及各国反动派;“一大片,一条线”,按照大致的纬度划出一条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一条战略线,团结这条”线”外面的一大片国家,共同抗衡野心最大的苏联)

——摘编自何丽《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外交战略的调整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外战略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战略的特点。
2021-03-17更新 | 1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