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监察与谏议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6 题号:11809061
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多通过察举推荐或对策选用监察官。西汉公孙弘在元光五年举行 的策试中取得第一,后迁御史大夫。北魏时期规定从对策高第者中选任御史。隋唐至明清多 注重选用进士作为监察官。古代统治者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保障官僚队伍具有优秀政治品德B.丰富封建官僚队伍的从政经历
C.确保监察队伍具备较高文化素质D.维护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权威
【知识点】 监察与谏议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东汉光武帝设立“举谣言”制,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以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东汉出现了一系列因“谣言”而黜陟的官吏。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A.社会舆论影响官吏升黜
B.监察体系臻于完备
C.儒家思想决定政府决策
D.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2019-05-24更新 | 10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宋代的刑狱“州郡不能决而付之大理,大理不能决而付之刑部,刑部不能决而后付之御史台。”御史台“与夺刑名,事体重大”。这反映了宋代
A.人浮于事,效率低下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监察机构缺乏独立性D.司法体系逐渐完善
2020-04-30更新 | 4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汉书》中记载:“汉家至德博大,宇内万里,立置郡县,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由此可见,汉朝的刺史制度有利于
A.制衡地方,整饬吏治
B.监督皇帝,防止暴政
C.监察百官,稳定政治
D.调整相权,防范擅权
2017-12-14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