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经济体制改革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0 题号:1185353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在首次就职演说中说:“根据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我准备提出我们积重难返的国家在灾难深重的世界中必须采取的措施。对于这些措施,以及国会根据经验和智慧提出的其他措施,我将竭尽宪法赋予我的权力之所能,尽快将它付诸实施。”

材料二   到二五计划完成时,苏联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1992年,戈尔巴乔夫在辞职演说中指出:“国家情况不妙。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后到他们的后面。”

材料三   1978年,安徽凤阳县农民对当时的经营方式作了这样的评价: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据材料一,罗斯福说这句话的背景是什么?为此,罗斯福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济体制的弊端有哪些?
(3)材料三中的“经营方式”是指什么?与以前的经营方式相比,有哪些优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新中国成立以来,厦门农村的发展见证着时代的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同安)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指示,通过举办互助合作训练班和代表会,宣传农户组织起来的优越性,形成互助合作热潮……1954,县委在双圳头召开会议,宣传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至1957年,所有农户全部参加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

——据《同安县志》

材料二改革开放40,同安区汀溪镇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74岁的村民叶老伯告诉记者,“分田到户,他们出工早收工晚,干活的积极性更高了。他记忆最深的是,1984年前后,他们把家里储粮的米缸换成了能盛1000多斤大米的小粮仓。

——摘自台海网,2018126

材料三

厦门市2018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部分)

名称成立时间概况
翔安区嶝旺水产品专业合作2008年12月主要从事紫菜、牡蛎、海带等水产
社组品的经营,形成养殖、收购、加
工、销售一条龙,年销售额达5000
余万元
同安区鑫美园果蔬专业合作
2010年4月主要种植有机果蔬和航天植物,采
用智能大棚、无土栽培等新型农业
技术
海沧区福满农庄生态科技农村专业合作社2012年3月从事果蔬种植和家禽养殖,其产品纳入厦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
台,“一品一码”,全程追溯。

——摘自厦门三农网,2018年12月12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同安地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米缸”换“粮仓”的原因。
(3)归纳材料三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性的表现。
2020-08-10更新 | 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脉相承又不拘定法的创新精神,是近代以来中国追寻梦想的逻辑,“变者,天道也”,但托古改制、变法维新等种种改良方案都无法实现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承载着历史选择和人民冀望的中国共产党,把科学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深刻的伟大革命,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开辟出一条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道路,用伟大创造点亮伟大梦想的明灯。

材料二   40多年来,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改不改”的回答更加坚定,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改什么”“怎么改”的认识更加一致,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民之所望,改革所向。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让发展活力充分迸发,让社会财富竞相涌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正是改革开放最本原的初心。40多年来,既坚持在立足国情中探索发展道路,又注重在放眼世界中把握时代潮流,打开国门搞建设,坚持开放优先,以开放促改革。今日中国之开放,不只是与世界同行的自我发展,更是回击逆流、引领潮流的主动担当。

一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人民日报宣言:改革开放天地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历史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改革开放的特点。
2021-11-07更新 | 6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苏俄(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情况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

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周一良、吴于廑《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   下图所示为1950—1984年中国、苏联粮食产量的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俄农业政策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和苏联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两国经济改革内容,分析出现不同趋势的原因。
2019-10-07更新 | 2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