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 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56 题号:118686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旉(公元1076--1156年),南宋农学家。他长期在真州(今江苏仪征)隐居务农,于1149年写成《农书》,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南方水田农事的专著。陈旉借用当时的谚语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进而提出:“农之治田,不在连阡跨陌之多,唯其财力相称,则丰穰可期也审矣。”他指出耕稼是“盗天地之时利”,从事农业生产就是要遵循节气变化的规律,对高田、下地、坡陵之处及深水蔽泽等地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不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未有能得者”。他在“粪田之宜篇”中说,尽管土壤种类不一,肥力高低,但都可改良,主张“若能时加新沃之土壤,以粪治之,则益精熟肥美,其力当常新壮矣”。他在书中把当时南方的稻田分为早稻田、晚稻田、山区冷水田和平原稻田4种类型,分别阐述了整地和耕作的要领,讲解了稻作中耘田和晒田的技术要求,强调水稻培育壮秧的重要性。

——摘编自袁名泽《〈陈旉农书)之农史地位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旉的主要农学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旉取得农学成就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来
南方
北方Z。X。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二   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左右;到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779万人。……据统计,到2008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已累计达139.15万人,广泛分布世界各地,以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或地区为主;国际劳务人员输出以对外劳务合作派遣为主,截至2007年底,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478亿元,派遣各类劳务人员419万人。
——中国人大网《中国人口迁移与流动:60年的足迹》
(1)材料一表明西汉至北宋,南北户口数目出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对南方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并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与流动的原因。
(4)综上,就人口迁移与流动现象谈谈你的认识。
2016-10-19更新 | 24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冬小麦位在五谷之列,为中国传统粮食作物,其原产地却在西亚及西南亚,大约4000年前传入中国。从新疆一路向东,依年代在空间上循新疆——甘肃——陕西——中原形成一条路线,这条路线就是冬小麦传入中国的路径。由“安史之乱”引发第二次人口南迁,北方移民通过水稻复栽技术,主要致力于对水田耕作制度的改造。“靖康之难”发生的时代,北方人口已形成对小麦的嗜食习惯,这种需求推动冬小麦不断向南方扩张。

——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冬小麦不断向南方扩张”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政府同各州大农场主签订了几百个合同,缩减了棉田耕地一千万英亩,小麦耕地缩减八百万英亩,玉米耕地减少近九百万英亩。

——黄绍湘《美国通史简编》

材料三   1930—1932年苏联决定向西欧出口小麦等谷物,1930年初定额是1200万吨,……苏联1930—1933年出口西欧1200万吨谷物赚回外汇4.42亿多卢布。

——李玉贞《档案记载的苏联饥荒》


(2)根据材料二、三,20世纪30年代,美、苏针对“小麦”采取的政策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实施的背景。

材料四   1995—2010年中国小麦进出口量变化


——耿宁《我国小麦的贸易状况及其国内供求安全分析》


(3)根据材料四“2000—2004年”我国小麦的进出口贸易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影响我国一阶段小麦贸易的因素有哪些?
2020-10-11更新 | 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所示变化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迁移”有何不同,并归纳出影响核心区域变化的因素。
2015-07-28更新 | 2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