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美苏“冷战” > 冷战的背景和原因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1 题号:1197109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62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给美国国务院的电报提出了美国应采取的对苏政策方针:由于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诸多原因,苏联必然选择消灭资本主义和与美国对峙的政策立场。与这样一个难以妥协的敌人对话谈判,收效可能微乎其微。正确的美国对苏政策应该是:面对苏联政府,既不能妥协,也不必诉诸武力,放弃继续在国际事务上与苏联合作的天真幻想,通过媒体教育美国民众了解苏联的真相,防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扩散,致力解决美国国内问题不让苏联有可趁之机;援助欧洲各国战后重建,培养欧洲的反苏阵营以达到遏制苏联的目的。总之,尽管美苏不大可能合作,但(可)……促使苏联政权衰弱并走向最后崩溃。此后,美国对苏政策基本采用了乔治·凯南提出的方针。

——沈诞琦《乔治·凯南:一封让世界颤抖的电报》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乔治·凯南电报产生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封电报“让世界颤抖”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冷战深刻影响了二战后的世界格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美国来说,美国担心已经饱受战火摧残的欧洲又面临被共产主义政权大规模接管的危险,因此采取了更为强硬的遏制手段。……在变幻莫测的冷战时期,美国的鲜明立场就是要遏制共产主义的蔓延。这是一场经济和意识形态上的对抗,一方是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另一方则是给 20 世纪下半叶蒙上阴影的苏联集团。正如杜鲁门阐述的,世界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美国的“自由体制、代议制政府、自由选举、个体自由的保证、言论和宗教自由,以及免于政治压迫的自由”;另外一种是苏联式的“恐怖和压迫、严控的报刊和广播、预设人选的选举,以及对个体自由的压制”。

——【英】苏珊-玛丽·格兰特《剑桥美国史》

材料二   战后初期,斯大林的主导思想和战略目标是保持大国合作态势,维持与西方盟国在战时结成的伙伴关系,通过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合作,巩固和发展苏联在雅尔塔- 波茨坦体系中所获得的政治权益。……马歇尔计划的提出使莫斯科面临一种两难选择:要么冒险让西方的影响渗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要么就使东欧与西方脱离接触,从而违背自己的意愿迅速分裂为两个对立的阵营。斯大林选择了后者。

——沈志华《冷战的起源》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应对苏联的战略及其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斯大林战后对外战略的根本转变及其直接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标志。
(3)有观点认为 “不同意识形态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必然导致对抗”。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2020-07-04更新 | 6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上半叶,英帝国从顶峰上走下来,亚洲非洲各附属殖民地的民族主义开始抬头,民族主义运动一浪高过一浪。第二次世界大战推进了所有殖民地的民族主义潮流,英帝国的末日也即将来临了。

——摘编自钱乘旦、许清明着《英国通史》

材料二       1946年3月4日,丘吉尔在美国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讲、在演讲中,丘吉尔一再呼吁英美联合起来,建立“特殊关系”,推动西方民主国家“团结一致”、他还特别强调美美“双方军事顾问继续保持密切的关系,以便共同研究潜在的危险、武器的异同、训练的教材以及在军事院校至换军官和学员等问题,它还应包括联合使用两国在世界各地掌握的所有海空军基地,使现有设施继续用于共同安全的目的”。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1945-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上半叶“英帝国的末日”即将来临的原因并指出国际政治格局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丘吉尔呼吁与美国建立“特殊关系”的根本原因并简要评价此后英美两国在军事领域建立起的“特殊关系”。
2020-10-01更新 | 8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是研究美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材料一   在海上我们已深受其辱,但我们不希望以牙还牙,而且保持着另一种若即若离的意识,那就是注重与战争本身直接有关的问题以外的那些利益。……经过那些致命性的骚乱所造成的30个月的悲惨事件,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公民。……我们国家的命运在于我们是否能保全这个国家。

——威尔逊总统连任就职演说(191735日)


(1)概述威尔逊关于美国国际政策的主要观点。结合自演说发表至1922年间的相关史实,说说美国的行为是否体现了“不希望以牙还牙”的观点。

材料二   今天,在这一战争年代,我们已经以可怕的代价取得了教训,我们将从这些教训中受益。我们已经知道,我们不能独立生活在和平之中,我们自身的福祉维系在其他遥远的国家的福祉之上。我们已经懂得,我们必须像人那样地生活,而不是像鸵鸟,或是圈着的狗那样地生活。我们已经懂得了如何做世界的公民,如何做人类社会的成员。

——罗斯福总统第四任就职演说(1945120日)


(2)材料一合材料二中“世界公民”的内涵有何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可怕的代价”是什么?

材料三   我们的人民渴望并且决心为地球的和平……公正而持久的和平而努力。在追求这些目标的过程中,美国和其他有相同看法的国家发现:还有另一种制度有着与我们完全相反的目标,并有着一种迥然不同的观点。……我们正在逐渐而明确地编织起一个国际安全和日益繁荣的世界网。

——杜鲁门总统就职演说(1949120日)


(3)材料三中,杜鲁门关于国际政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综合材料一至材料三,美国总统国际政策观点变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史料价值。
2021-05-03更新 | 1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