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 苏格拉底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5 题号:11989359
欧绪弗洛要去法庭告发老父杀了雇工,苏格拉底大为吃惊并讽刺地说:“天哪,欧绪弗洛!……我想,任何普通人都不会认为控告自己的父亲是对的,只有那些拥有极高智慧的人才会这样想。”这反映出苏格拉底
A.以理性为判断标准B.对法庭公正性的质疑
C.对伦理道德的重视D.重视维护雇工的利益
【知识点】 苏格拉底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4)
名校
【推荐1】亚里士多德宣称:“有一些人天生是自由的,另一些人则天生是奴隶。”该话本意是
A.奴隶归奴隶主私人占有
B.奴隶制度是永远不能改变的
C.把社会上的人分成三个等级
D.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
2016-12-13更新 | 18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4)
名校
【推荐2】苏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代表,当时不存在明确的生活准则使他深为忧虑。……(他)发起一套辩证科学……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或者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因为它会为人生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
A.人是万物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
B.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
C.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
D.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
2016-11-27更新 | 19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廖申白主张应把苏格拉底哲学中的“德”译为“德性”而非“美德”,因为它所适用的对象范围不但指人,还包括那些不属于人的事物,而“美德”只适用于属于人的好的品性或行动。也有学者认为,“德性”的译法也不能充足地表达该词所蕴含的丰富涵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苏格拉底伦理中“德”的概念存在争议B.苏格拉底哲学中“德”的概念缺乏理性
C.“德”在汉语学界最好的翻译还是美德D.苏格拉底“德”有截然相反的双重本性
2022-05-25更新 | 1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