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 > 宋朝以前市的发展与特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 题号:1206593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六大古都地理位置分布


材料二:中国古代主要王朝的首都,主要设在现在六个城市,这六个城市即西安、洛阳、北京、南京、杭州与开封。如果从地理位置与历史发展而言,这六个城市可以分成两组:东西向的西安、洛阳与开封,南北向的北京与南京。每一组的定都过程及其变迁都出现往复徘徊现象。在一段时期里同时存在两个地点都适宜建都的情况,难有绝对的取舍,于是首都经常在这两个地方来回搬迁,这种搬迁不仅仅发生于王朝变更之后,有时在一个朝代里也存在短时迁移或同时两都并建的情况。


(1).填写材料一地图中六大古都的名称,并列举出在此定都的一个朝代
A.__________        定都朝代:        B.__________        定都朝代:
C.__________        定都朝代:        D.__________        定都朝代:
E.__________        定都朝代:        F.__________        定都朝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王朝定都时要考虑哪些因素并阐述理由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古时期,人们只称“城”,而不称或少称“城市”。中国初期的城市,不是经济起飞的产物,而是政治领域中的工具。

——摘编自徐龙国《中国古代城市与文明起源》

材料二   中国早期城市制度是由《周礼》规定的。在《周礼》之后,古代城市的发展进程始终伴随着国家的权力确认。从秦汉以后到宋,中国的城市政治制度既体现为国家结构的严密,也体现为市场和社会、家庭要素的功能性导入。

——摘编自姚尚建《在城市革命之前——中国古代城市的制度巩固》

材料三   近代以来进入工业时代,经济中心城市优先增长。中国城市发生分化,部分城市衰落,而另一部分城市因被迫开放成为通商口岸脱颖而出,如上海、天津、武汉、广州、重庆等沿江、沿海的中等城市相继发展成为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

——摘编自何一民《试析近代中国大城市崛起的主要条件》

材料四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启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国家,却也较早承受了转型时期公共卫生状况严重恶化的后果,不得不摸索出一套适应域市化、工业化发展需要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最终,英国构建出一套以地方政府为核心,辅以中央政府监督引导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摘编自王广坤19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1)结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简析材料一、二、三中推动城市发展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城市发展状况。并分析近代英国发展公共事业的意义。
2023-03-05更新 | 17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礼考工记》记载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是世界上最严整的体现“礼制”的城市规划制度。同时代的《管子》也提到:“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用水而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天子中而处,此谓因天之固,归地之利”。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文化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影响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及选址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尽管在宋代以后,首都等大城市依然沿袭封闭性政治中心的传统,但在经济发达地区,“清明上河图”的模式长盛不衰。如明清的江南,以经济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市镇,以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以精细农业和商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组成的复合经济,形成了崭新的城市、集镇和城市生活。

——葛剑雄《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态与功能》


(2)从宋代至明清,中国古代城市机能发生了重大变化。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变化对经济、思想、文化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长久以来,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运行牢牢地被专制皇权掌控。但鸦片战争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这一状况完全被打破了。1908-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和《府厅州县地方自治章程》,规定设置相应的城市管理机构,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此同时,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发展迅速。而宋明以来许多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如佛山、松江、朱仙镇等则日趋衰落。

——摘编自杨振宇《中国城市化1908-2008年》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城市发展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018-05-19更新 | 10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下表所示呈现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三座城市(镇)的发展状况。

城市
状况全城中部和南部几乎全是宫殿区,占全城三分之二。城西北角的东、画九市,聚集着各种大小商店,出卖各地的货物。同类商店又集中在一处,成为许多市如酒市、牛市、马市羊市等。市内还有官府手工业作坊.
人口约有百万之众。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店、货摊林立。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粮食,还有来自日本、高丽和大食(阿拉伯)等国的货物。在“耍闹去处”,买卖通宵达旦。市内出现了“瓦子”,里面有“勾栏”、酒楼和茶楼有手工作坊主或工场主数千户。他们“靡不借瓷资生”,座佣“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平均每个手工工场主雇佣工人不下百十个。一件瓷器从陶炼泥土到制作陶坯,再到送进窑内烧成根据各个环节和不同工种,均有专门分工。如画者只画不染染者只染不画,以便“一其手而不分其心”。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变化的趋势并概括变化的因素。
(2)从材料二中分别提取甲、乙、丙三座城市(镇)的历史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时期及城市。
2021-04-22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