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儒学成为正统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16 题号:12103611
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帝在策问中提出,今子大夫待诏百有余人,或道世务而未济,稽诸上古之不同,……将所由异术,所闻殊方与?

——刘蔚华、赵宗正《中国儒家学术思想史》

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王守仁认为:心即理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针对汉武帝的策问,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对策。采纳这一对策后,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
(3)明清时期,儒学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批判、继承儒家思想。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①“仁”与“礼”;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珠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成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焚书》


(1)材料一中,①和②的主张分别是谁提出的?
(2)从材料二中提取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贽对传统儒学持什么态度?
(4)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明初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
(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
2019-12-02更新 | 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一天子。

——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材料三   汉初是“黄老”“申韩”之学并行的……原来一个人治天下,无论怎样凭恃武力,总不能全不讲教化。而讲教化,只有儒家之学最长。而且汉武帝,是个喜欢铺张场面的人,而巡守封禅……典礼,也只有儒家知道。

——吕思勉《中国通史》


(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商鞅持此主张是基于什么认识?有何具体背景?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核心思想。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何特色?并指出董仲舒新儒学被统治者采用的理由。
2020-06-08更新 | 19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概括指出李斯、董仲舒提出的不同建议,并说明其共同目的。
(2)指出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后采取的措施,并说明其历史影响。
2021-08-31更新 | 4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